[发明专利]一种自粘性纳米PET胶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5150.6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5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肖延安;杨彦清;赵敏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英普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23/22;C08L23/16;C08K3/08;C08K3/36;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性 纳米 pet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粘性纳米PET胶带。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提供令人感兴趣的并且常常预料不到的性质,因为它们的性质是颗粒表面的而不是本体体积的结果。例如,纳米颗粒可显示出令人惊讶的机械、光学和电性质,即使在低的浓度下。在聚合物科学中,特别是对于聚合物增强,纳米颗粒的性质已经吸引了关注。特别的注意力已经集中于碳纳米管(CNT)。
目前,电力、通信系统使用的国产密封绝缘材料,耐水、碱、酸性、电气性能较差,适用性不强,自粘性工艺性差,目前大部分使用进口3M等公司的材料,价格较高。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制造各类自粘带的技术和能力,为使产品能够在更多领域使用,片材的透明性极高,故在生产成型时,表面常常贴粘在一起,不容易分离,或者分离时经常形成划伤,摩擦等质量问题,通常客户会使用涂布技术,但在表面会形成花斑,而且在食品、医疗等领域使用存在环保卫生等问题,制约了PET胶带的广泛应用。现有的PET胶带在柔韧性效果还欠佳,这样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粘性纳米PET胶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自粘性纳米PET胶带,其按质量份数计,其包括以下配比的成分:
基础橡胶:100;
纳米银:30-50;
增粘橡胶:20-40;
微粉二氧化硅:50-200;
增强树脂:10-20;
硫化剂:0.5-1.5;
纳米二氧化钛:4-6;
纳米钛白粉:3-50。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础橡胶为丁基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础橡胶为乙丙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础橡胶为硅橡胶。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其包括以下配比的成分:
基础橡胶:100;
纳米银:30;
增粘橡胶:20;
微粉二氧化硅:50;
增强树脂:10;
硫化剂:0.5;
纳米二氧化钛:4;
纳米钛白粉:3。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其包括以下配比的成分:
基础橡胶:100;
纳米银:50;
增粘橡胶:40;
微粉二氧化硅:200;
增强树脂:20;
硫化剂:1.5;
纳米二氧化钛:4-6;
纳米钛白粉:50。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PET胶带的功能层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硅的复合微粉颗粒,增加胶带表面微观上的粗糙度,使收卷时胶带之间可以容纳少量的空气,以防止胶带粘连,达到易分离的效果;并且本发明中添加的二氧化硅和硅的微粒的粒径等级不同,容纳的空气量多,防粘连效果好,制成的PET胶带省去了表面涂布的工序,减少胶带因涂布而产生的污染,增加胶带的环保质量水平和使用范围。通过添加纳米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ET胶带柔韧性差的问题。同时纳米二氧化钛不容易迁移,大大的延长功能的时效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一种自粘性纳米PET胶带,其按质量份数计,其包括以下配比的成分:
基础橡胶:100;
纳米银:30-50;
增粘橡胶:20-40;
微粉二氧化硅:50-200;
增强树脂:10-20;
硫化剂:0.5-1.5;
纳米二氧化钛:4-6;
纳米钛白粉:3-50。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础橡胶为丁基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础橡胶为乙丙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础橡胶为硅橡胶。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其包括以下配比的成分:
基础橡胶:100;
纳米银:30;
增粘橡胶:20;
微粉二氧化硅:50;
增强树脂:10;
硫化剂:0.5;
纳米二氧化钛:4;
纳米钛白粉:3。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其包括以下配比的成分:
基础橡胶:100;
纳米银: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英普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英普林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5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