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1121.2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3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徐群;吴明佶;秦莉;浦翔;庞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徐永雷 |
地址: | 21412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自动 绕线机 | ||
1.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气控制器(2)、进给控制杆(3)、张力控制器(4)、法兰盘(5)、绕线电机(6)和机架(7);所述绕线电机(6)安装在壳体(1)内,绕线电机(6)的输出轴从壳体(1)右侧面穿出并安装法兰盘(5);所述机架(7)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进给控制杆(3)安装在机架(7)上并能在平移驱动机构带动下左右平移,所述进给控制杆(3)右端从壳体(1)右侧面穿出,进给控制杆(3)右端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法兰盘(5)外周侧边处,限位孔用于将从其中穿过的纤维线引导至法兰盘(5);所述张力控制器(4)安装在壳体(1)上,从外部引入的纤维线经张力控制器(4)平衡张力后引至进给控制杆(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8)、主动带轮(9)、丝杆(13)、螺母、从动带轮(12)和传动皮带(11);驱动电机(8)安装在机架(7)左侧板上,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带轮(9);所述丝杆(13)水平设置,丝杆(13)通过轴承支承安装在机架(7)上,丝杆(13)左端穿过机架(7)左侧板后安装从动带轮(12);所述主动带轮(9)和从动带轮(12)上套装传动皮带(11);所述丝杆(13)上安装与其构成螺纹传动配合的螺母,所述进给控制杆(3)与丝杆(13)上的螺母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7)左侧板的外侧面上安装有张紧带轮(10),所述张紧带轮(10)从外侧压住传动皮带(11),使传动皮带(11)张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8)采用步进电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控制杆(3)包括进给轴(3.1)、连接板(3.2)、连接臂(3.3)和限位支架(3.4),所述进给轴(3.1)与丝杆(13)平行,进给轴(3.1)两端穿装在机架(7)左侧板、右侧板上的对应孔内并可自由移动,进给轴(3.1)通过连接板(3.2)与丝杆(13)上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3.3)固定在进给轴(3.1)右端,连接臂(3.3)末端安装限位支架(3.4),所述限位支架(3.4)上开设限位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器(4)包括控制器支架(4.1)、控制器主体(4.2)、第一定位线架(4.3)、第一滚轮(4.4)、第三滚轮(4.6)、第四滚轮(4.7)、第二定位线架(4.8)、支臂(4.9)和定位轮(4.10);所述控制器支架(4.1)安装在壳体(1)上,控制器主体(4.2)通过支座(4.12)连接在控制器支架(4.1)的立柱(4.11)上,控制器侧面下部设有第一定位线架(4.3),所述第一定位线架(4.3)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滚轮(4.4)设置在第一定位线架(4.3)上方,第一滚轮(4.4)的前侧边竖向切线与第一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三滚轮(4.6)设置在第一滚轮(4.4)上方靠后位置处,第三滚轮(4.6)的下侧边水平切线高于第一滚轮(4.4)的上侧边水平切线;所述第四滚轮(4.7)设置在第三滚轮(4.6)上方靠前位置处,第四滚轮(4.7)的下侧边水平切线低于第三滚轮(4.6)的上侧边水平切线;所述第二定位线架(4.8)设置在第四滚轮(4.7)上方靠前位置处,第二定位线架(4.8)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支臂(4.9)设置在第二定位线架(4.8)上方,支臂(4.9)一端安装在控制器主体(4.2)上,支臂(4.9)另一端铰装定位轮(4.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4.4)上方设置有第二滚轮(4.5),所述第二滚轮(4.5)的前侧边竖向切线与第一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二滚轮(4.5)低于第四滚轮(4.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桥自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主体(4.2)可在控制器支架(4.1)的立柱(4.11)上升降移动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11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含阻聚剂的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纤维素海绵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