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尺寸电视及液晶显示器的固定装置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6456.7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7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余亚军;曹谦;苏文华;姚键;潘柏宇;王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一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天玺沐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2 | 代理人: | 鲍晓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寸 电视 液晶显示器 固定 装置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薄显示器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尺寸电视及液晶显示器的固定装置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超薄化是目前电视行业设计的主流方向,各家电视厂为了减薄电视的厚度,基本上采用背光模组的背板取代整个电视的后盖来做外观件,以减薄厚度。目前业内使用铝塑板作为背光模组的背板,是由于铝塑板的结构强度非常好,且轻量化,易散热。
大尺寸电视的超薄设计成为本行业的主流,为了减薄电视的厚度,生产厂家通常通过两层铝板11夹住塑胶材料12构成电视的背板,而两侧的铝层很薄,铝材料滑牙且紧固度和咬合力不够,不宜作为螺丝3固定端。目前采用在背板上开孔,如图1从内部锁住螺丝3的方式,由于大尺寸电视的紧固螺丝比较多,现有技术的这种方案在电视背板上布满了螺丝,严重影响到了电视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大尺寸电视及液晶显示器的固定装置,结构巧妙,外观漂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尺寸电视及液晶显示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模组、电视背板和螺丝,包括:
所述电视背板由外层、中间的塑胶层和内层依次叠加构成,内层和外层均为硬度强于铝材质的硬质层;
所述电视背板上设有盲孔,该盲孔开口朝向模组;
所述内板在所述盲孔处进行抽芽处理;
螺丝穿过模组与盲孔处的内板抽芽部分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板抽芽部分的内壁上有齿状螺纹。
优选的,所述盲孔为穿过所述电视背板的内层至中间塑胶层。
优选的,所述内板在所述盲孔处向模块方向进行抽芽处理。
优选的,所述内板在所述盲孔处向外板方向进行抽芽处理,所述抽芽长度不大于所述中间塑胶层的厚度。
优选的,该螺丝长度小于盲孔深度。
一种大尺寸电视及液晶显示器的固定装置安装方法,包括:
在电视背板上自内板向外板方向开一盲孔;
在所述盲孔处的内板进行抽芽处理;
将固定装置从所述电视背板的内板向外板方向插入到所述盲孔中固定。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电视背板由外层、中间的塑胶层和内层依次叠加构成,所述盲孔穿透所述电视背板的内板和塑料层。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盲孔处的内板进行抽芽处理,具体为:
所述内板在所述盲孔处进行向模块方向抽芽处理。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盲孔处的内板进行抽芽处理,具体为:
所述内板在所述盲孔处进行向外板方向抽芽处理,所述抽芽长度不大于所述中间塑胶层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改变螺丝的锁附方式从模组内部往外锁螺丝,咬合在复合的电视背板上,且不漏出螺丝头;这样从电视背后看上去,整个电视外观就看不到一颗螺丝头,显得非常精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大尺寸电视及液晶显示器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2所示的一种大尺寸电视及液晶显示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模组2、电视背板1和螺丝3,电视背板1由外层11、中间的塑胶层12和内层13依次叠加构成,内层11和外层13均为硬度强于铝材质的硬质层;在电视背板1上设有盲孔,该盲孔开口朝向模组2,所述内板13在所述盲孔处进行抽芽处理,螺丝穿过模组2与盲孔处理的内板抽芽部分进行螺纹连接。
盲孔开设为穿过内层11至中间塑胶层12,外层13为完整地密封状态,这样从背板内部11向外锁固螺丝3,在背板13不露出螺丝头的。
在盲孔处,内板在向模块方向抽芽处理。优选的,抽芽的长度不超过所述模具的厚度。或者,所述内板在所述盲孔处还可以向外板方向抽芽处理。优选的,所述抽芽长度不大于所述中间塑胶层的厚度。
在所述内板的抽芽部分的内壁上有与螺丝3配套的螺母结构;螺丝3长度可以小于盲孔深度。
针对类似铝塑板这种复合平板结构,做外观件时,改变螺丝的锁附方式从背光模组内部往外锁螺丝,咬合在这种复合平板结构上,不漏出螺丝头.这样从电视背后看上去,整个电视外观就看不到一颗螺丝头.显得非常精美.
本案实现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一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合一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6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视网膜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视频显示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