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豆类籽粒形状观测台及观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3080.6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余华;丁汉凤;谢坤;马玉敏;王俊峰;白静;戴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类 籽粒 形状 观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筛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豆类籽粒形状观测台及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豆类种子籽粒形状是评价种子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不仅与种子的千粒重、萌发能力和抗逆特性相关,还直接影响着幼苗的存活能力以及作物的产量。因此,筛选粒形标准且质量好的豆类种子是提高种子储存寿命、萌发效率和保障出苗整齐的前提条件。由于豆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品种丰富,形态多样,导致豆类种子籽粒的形状观测不仅费时、费力、难以准确判别,且目前尚缺乏针对豆类籽粒形状判别与评价的有效设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豆类籽粒形状观测台不仅能够有效观测豆类种子的籽粒形状,还能对豆类籽粒形状的判别提供精准参考和专业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类籽粒形状观测台及观测方法,用于解决豆类种子籽粒形状判别无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豆类籽粒形状观测台,其特征是,它包括底座、立杆、延伸杆、样品托、对照板、镜架和镜片,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竖向的立杆,在所述立杆的外壁上转动安装有水平放置的样品托,在所述样品托上设有若干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样品槽,若干所述样品槽具有不同的编号,在所述样品槽中放置豆类籽粒;在所述立杆的顶部设有竖孔,在所述竖孔的上部螺纹安装有延伸杆,在所述延伸杆的中部固定有定位环,在所述定位环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插销,所述插销沿定位环的径向设置;
在所述定位环上设有对照板,所述对照板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内板和粒形对照卡,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均为半圆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安装端铰接连接,在第一、第二卡箍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快速连接结构;在第一、第二卡箍的圆心位置分别设有一半圆弧形的内板,在所述内板与第一卡箍、内板与第二卡箍之间分别设有一透明的粒形对照卡,在所述粒形对照卡上设有若干在同一圆弧上均匀分布的豆类标准粒形,若干所述标准粒形具有不同的编号,在所述内板的内壁上设有与插销插接配合的插孔,将所述插销插在插孔中并使得第一、第二卡箍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后实现对照板与定位环的相对固定;
在所述延伸杆的顶部设有横向放置的支撑杆,在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设有安装块,在所述安装块的侧面设有若干上下设置的凹槽,在每一所述凹槽中铰接安装有镜架,在伸出凹槽的镜架一端设有镜片,且每一镜架上的镜片放大倍数均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底座的内腔贯穿底座的外壁,在所述底座的内腔中设有两个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两所述第一隔板上下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两第一隔板之间且两两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每相邻的第二隔板之间围成放置对照板的储存腔,所述储存腔的厚度与第一、第二卡箍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和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圆形的柔性垫,所述柔性垫的直径与粒形对照卡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为海绵件或棉布。
进一步地,所述插销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两插销共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快速连接结构为磁性插条和磁性插槽,所述磁性插槽位于第一卡箍的自由端,所述磁性插条位于第二卡箍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样品托的底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样品托通过支撑环与立杆转动连接,并在支撑环与立杆之间设有阻尼件。
进一步地,在每一所述镜架的安装端设有耳板,所述镜架通过耳板与安装块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若干所述镜架的上方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安装块铰接连接。
豆类籽粒形状观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底座中的对照板取出,并安装在延伸杆上;
(2)、将待观测的豆类籽粒放在样品托的样品槽上;
(3)、根据待测量籽粒的大小,选择对应放大倍数的镜片;
(4)、旋转样品托,使得样品托上的待测量籽粒转动至对照板上的标准粒形下方,观察待测量籽粒与标准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未经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3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