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胶凝胶法合成高容量高循环纳米级磷酸铁锰锂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32933.4 | 申请日: | 201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关成善;宗继月;孟博;薛娟娟;杜显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新锋 |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胶 凝胶 合成 容量 循环 纳米 磷酸 铁锰锂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中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溶胶凝胶法合成高容量高循环纳米级磷酸铁锰锂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含Li磷酸盐LiMP04(M=Mn,Fe,Co,Ni等)作为锂电池材料的研究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元素M不同,其材料的充放电电压和电导率也大不相同。由于LiFeP04放电电压较低、电导率相对较高而且电解液易购买,所以研究比较系统,也是目前被研究得最多的正极材料之一。相比之下,由于LiMnP04导电性太差,基本上被认定为没有电化学活性,所以人们对LiMnP04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其实就材料电化学性能而言,LiMnP04材料比LiFeP04具有一定的能量密度优势,而且其对合成的原料要求较低,合成条件不高、结构稳定,所以,LiMnP04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过渡金属磷酸盐化合物(LiFePO4、LiMnPO4)具有稳定性好、毒性低、污染小、价格低廉等优点,是目前锂离子电池LiCoO2正极的重要替代材料。LiFePO4较低的电压平台预示着较低的能量密度,这限制了其在高比能量电池领域的应用。LiMnPO4的工作电压为4.1V,其理论能量密度是LiFePO4(工作电压为3.45V)的1.2倍。但由于过低的锂离子扩散速率及本征电子导电率,LiMnPO4往往表现较差的电化学性能。LiFexMn1-xPO4正极材料,就是基于LiMnPO4和LiFePO4两者之间的新型正极材料,和LiFePO4相比,Mn元素的引入可以将该正极材料的充放电电位部分提高到4.1V(vs.Li),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而通过合理的调整铁锰比例,并通过碳包覆,金属离子掺杂等改性手段,减小Jahn-Teller效应,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传输速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电化学性能。
本专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种纳米级磷酸铁锰锂材料,放电比容量0.2C下可达150mAh/g以上,1C下可达145mAh/g,循环900周可保持90%的容量保持率,是一种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正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磷酸铁锰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进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电子导电性差的问题,同时解决磷酸锰锂中由于锰元素姜-泰勒效应引起的结构不稳定问题,提高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溶胶凝胶法合成高容量高循环纳米级磷酸铁锰锂材料,其特征是: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其化学式是LiFexMn1-xPO4,0<x<1,是由以下方法制备的:
(1)首先按摩尔比1.0~1.2:(0.2~0.5):(0.5~0.8):1.4称取一定量的锂源、铁源、锰源、磷源,然后加入质量分数3%~15%的碳源,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在30~100℃水浴条件下,利用电动搅拌器搅拌至溶胶状态;
(2)将溶胶静止5~24h,直至凝胶状态;
(3)在80℃~120℃干燥箱中干燥;
(4)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烧结,先在240~390℃条件下预烧3~5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料快速研磨破碎,然后加入管式炉中,同样在惰性气氛下分级烧结,烧结工艺为一级450℃,3~6小时和二级780℃,5~24小时;控制升温速率在2~10℃/min,空冷至室温,得到碳包覆的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
进一步,所述的的锂源、铁源、锰源、磷源的摩尔比选择为1.0~1.2:0.2~0.5:0.5~0.8:1.4。
进一步,所述的的锂源、铁源、锰源、磷源的摩尔比选择为1.0~1.2:1:1:1.4。
所述锂源为硝酸锂、乙酸锂、甲酸锂、氢氧化锂、碳酸锂、氯化锂和氟化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铁源为硝酸铁、草酸亚铁和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磷源为磷酸铁、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碳源为柠檬酸、抗坏血酸、淀粉、马铃薯淀粉、蔗糖和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2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