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楼板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9008.6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0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龙莉波;马跃强;高伟;李成;刘龙;戚建文;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法 施工 楼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楼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紧缩、施工场地的局促以及开挖深度的增加等情况的出现,逆作法作为深基坑支护和地下工程施工的一种方式,其相比传统顺作法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逆作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控制基坑变形效果、减少材料浪费、文明施工程度高以及克服施工场地狭小等方面。
传统的逆作法施工一般首先进行支护结构及工程桩施工,其次直接施工地下结构的顶板或者开挖一定深度再进行地下结构的顶板、中间柱的施工,然后依次逐层向下进行各层的挖土,并交错逐层进行各层楼板的施工,也就是说,完成一层楼板施工后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直至地下室底板完成。
然而,传统的逆作法施工方式,需要在地下支模拆模,地下现浇梁板,从而存在大量的地下湿作业,导致工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楼板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传统的逆作法施工,大量的地下现浇梁板施工,从而导致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逆作法施工中楼板施工方法,所述楼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层梁板单元至第N层梁板单元,基坑土体中的格构柱上设有临时支座,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坑开挖前预制各层梁板单元备用:从第N-1层梁板单元开始由下至上逐层预制各层梁板单元,所述梁板单元包括结构板和梁,各层所述梁板单元依次竖向叠合形成临时预制组合体,所述临时预制组合体中相邻两层梁板单元之间均通过无粘结层隔开,(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步骤二、采用吊装系统将所述临时预制组合体吊装至基坑土体上方并搁置于格构柱的临时支座上;
步骤三、开挖基坑土体至第一层空间,并固定安装第一层梁板单元,同时浇筑第一层梁板单元处的梁柱节点;
步骤四、继续向下开挖基坑土体至第二层空间,将所述步骤三剩余的临时预制组合体临时搁置于第二层空间格构柱的临时支座上,并固定安装第二层梁板单元,同时浇筑第二层梁板单元处的梁柱节点;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三至所述步骤四,直至开挖土体至基坑底部,浇筑第N层梁板单元,至此,完成整个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包括:第一步根据设计位置测量放线;第二步绑扎第N-1层梁板单元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第三步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在所述第N-1层梁板单元上表面敷设无粘结材料形成无粘结层;第四步在无粘结层上表面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施工,直至形成第一层梁板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的吊装系统为平衡框架式钢吊梁。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支座能够沿着所述格构柱上下移动且能够与所述格构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支座为牛腿。
进一步地于,所述无粘结层的厚度为1mm~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逆作法施工中楼板施工方法,首先,在基坑开挖施工前预制各层梁板单元,形成竖向叠合连接的临时预制组合体;其次,采用吊装系统将临时预制组合体吊装至基坑土体上方并临时搁置于格构柱的临时支座上;然后,开挖基坑土体至第一层空间,固定安装第一层梁板单元,并浇筑第一层梁板单元处的梁柱节点;接着,继续向下开挖基坑土体至第二层空间,将剩余的临时预制组合体临时搁置于第二层空间格构柱的临时支座上,并固定安装第二层梁板单元,浇筑第二层梁板单元处的梁柱节点;如此重复,直至开挖至基坑底部,浇筑第N层梁板单元,从而完成逆作法施工中的梁板预制装配施工。该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的逆作法施工,大量的地下现浇梁板施工,从而导致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且操作简便,节省施工工期和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临时预制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逆作法施工中楼板施工方法中步骤二至步骤五的示意图。
图中:
10-临时预制组合体,11-无粘结层;20-吊装系统;30-格构柱,31-临时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9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指书写笔
- 下一篇:无线键盘和配备此键盘的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