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配置端口隔离交换设备及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4659.6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1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宛恬;余勇;石聪聪;范杰;高鹏;李尼格;蒋诚智;俞庚申;郭骞;冯谷;叶云;鲍兴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46;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业务 类型 配置 端口 隔离 交换 设备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配置端口隔离交换设备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深化推进,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上承载越来越多的业务。作为电力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终端通信接入网提供多种电力业务的接入功能。终端通信接入网采用的建设和运维模式是各个业务部门按业务系统独自建网,形成了多种业务、多张网络、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接入网现状。
为了隔离业务终端的接入,每个用户一般分配一个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通过VLAN隔离将用户业务隔离,可以防止其他业务串扰或攻击。但是,因为VLAN的数量只有4096个,数量有限,而使用静态VLAN隔离需占用大量资源,因此在扩展性方面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弥补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配置端口隔离交换设备及应用方法,旨在解决当前接入网交换机设备静态VLAN隔离的局限性,降低物理隔离卡规则的单一性,实现网络资源灵活调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置多业务承载接入的端口隔离交换设备,该设备包括:由交换芯片组成的交换模块、管理模块、关键功能分析模块、日志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和管理模块之间通过PCI交换总线相互通信,以实现管理信息的交换;所述关键功能分析模块分别与管理模块、规则库、存储模块和日志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交换模块,以实现非管理交换机的功能;
所述管理模块,用于调用软件功能,以实现VLAN或者MAC地址的转换;
所述关键功能分析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需求选择关键业务功能,获取关键业务流;
所述日志模块,用于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和故障信息;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放数据。
优选的,所述管理模块的控制芯片分别设有业务监控单元和端口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业务监控单元,用于读取规则库,监控每个交换端口进入的数据包是否与规则库相匹配;
所述端口控制单元,用于对数据包进行VLAN转换和端口模式转换。
优选的,所述存储模块包括规则库,该规则库用于存放二分法寻址规则。
进一步地,所述端口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端口控制子单元,用于对数据包进行处理,以实现VLAN转换功能;
第二端口控制子单元,用于对接收的数据包端口进行转换,将PVID变为Hybrid模式。
一种配置多业务承载接入的端口隔离交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根据业务类型需求选择关键业务功能,获取关键业务流功能集合cfa={bi};
(2)对关键业务流功能集合cfa={bi}的数据进行分解,制定规则库;
(3)构建规则库与数据包VLAN的动态映射关系,判断规则库与数据包之间是否相匹配;若是,进入下一步对该数据包的控制;若否,则直接丢弃;
(4)自动进行VLAN动态分配;
(5)对数据包进行VLAN转换和端口模式转换;
(6)将控制结果更新至存储模块中,与规则库相匹配的规则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制定规则库包括,将所述集合cfa={bi}中的每一种关键业务功能bi用基本六元组<SI,SP,DI,DP,Type,User>表示,形成规则库;其中,SI为源IP地址,SP为源端口号,DI为目的IP,DP为目的端口号,Type表示数据包的协议类型,User表示用户。
优选的,所述构建规则库与VLAN的动态映射关系包括,将交换芯片的初始端口均设置为安全端口,端口类型为trunk模式,PVID=1;为每一个输入的数据包添加VLANtag1标识;并通过关键业务流功能集合cfa={bi}中的六元组<SI,SP,DI,DP,Type,User>与数据包匹配;若数据包与规则库中的任一规则相匹配,则对该数据包进行VLAN动态分配以及端口模式转换。
优选的,所述步骤(4)包括,采用设定的二分法寻址规则自动进行VLAN动态分配包括,当进入第一端口的数据包与规则一匹配时,其映射的VLAN范围为2~4094,初始映射为VLANPVID1=(2+409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4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