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可回收球囊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8182.2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1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谭茂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可回收 导管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可回收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固定于所述导管主体上的药物球囊及第一裸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裸球囊相对两侧的第一血液流入口和第一血液流出口,所述第一血液流出口上覆盖有过滤膜,所述导管主体包括贯穿整个导管主体的导丝腔、与所述药物球囊连通的第一扩充腔、与所述第一裸球囊连通的第二扩充腔、以及连通第一血液流入口和第一血液流出口的第一导通腔。本发明制备的球囊导管,能有效避免药物颗粒被血液冲走;利用人体血流压力,即能回收扩充时脱落且未被吸收的药物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囊导管,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可回收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经历了采用裸球囊扩张到裸金属支架再到药物洗脱支架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裸球囊可以消除冠脉狭窄,但血管管壁的弹性回缩、内膜过度增生及管壁内膜撕裂等可促发血管再狭窄,靶血管术后3~6个月再狭窄率高达30~50%。金属裸支架可以消除即刻血管狭窄,同时大大降低急性再闭塞的发生率,但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的植入可以使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至10%左右,但可能增加晚期血栓的发生率。另外,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领域也限制了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
药物洗脱球囊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药物洗脱球囊是在球囊扩张术或球囊成形术等介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性球囊药物释放技术,它是将抗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涂置于球囊表面,当球囊到达血管病变处,通过药物球囊将血管病变狭窄部位撑开,当药物涂层与血管壁内膜接触时,通过快速释放并转移药物到病变血管壁。药物在血管扩张部位起到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从而预防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
目前常用的药物洗脱球囊主要是将药物和聚合物混合后(下称该混合物为药物颗粒)涂覆在球囊的外表面,在球囊扩充时药物直接与血管壁接触。球囊在扩充的同时会受到血液的冲刷,部分药物颗粒会从球囊外表面脱落冲走,这样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利用率;同时,这些脱落的颗粒会随血液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正常部位产生不良影响,有形成血栓和堵塞细小血管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可回收球囊导管,可以对扩充时脱落且未被吸收的药物颗粒进行回收,避免其随血液进入人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可回收球囊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固定于导管主体上的药物球囊及第一裸球囊,所述导管主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裸球囊相对两侧的第一血液流入口和第一血液流出口,所述第一血液流出口上覆盖有过滤膜,所述导管主体包括贯穿整个导管主体的导丝腔、与所述药物球囊连通的第一扩充腔、与所述第一裸球囊连通的第二扩充腔、以及连通第一血液流入口和第一血液流出口的第一导通腔。
所述药物可回收球囊导管还包括第二裸球囊,所述第二裸球囊与所述第一裸球囊分别位于所述药物球囊的相对两侧,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裸球囊连通的第三扩充腔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裸球囊相对两侧的第二血液流入口和第二血液流出口,所述第二血液流出口上覆盖有过滤膜,所述导管主体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二血液流入口和第二血液流出口的第二导通腔。
所述第二扩充腔与所述第三扩充腔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
所述裸球囊材料选自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硅胶、乳胶和尼龙类材料。
所述药物球囊材料选自尼龙类材料、聚乙烯、聚氨酯、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
所述药物球囊表面涂覆有一种或多种活性药物,所述活性药物选自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抗血栓类药物或抗炎症反应的药物,所述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选自紫杉醇、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所述抗血小板类药物选自西洛他唑;所述抗血栓类药物选自肝素;所述抗炎症反应的药物选自地塞米松。
所述过滤膜材料为纤维或合成树脂,孔径大小为0.1~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8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袋状静脉置管固定贴膜
- 下一篇:一种吸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