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3106.2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金凤鸣;易远元;李晓燕;肖伯勋;汪剑;谷文彬;唐传章;王鑫;祖志勇;窦连彬;刘淑贞;付亮亮;王泽丹;叶秋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勘探 薄层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属于油气物探工程领域。该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地震叠后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以获得该地震叠后信号的瞬时相位;(2)基于该瞬时相位以获得该地震叠后信号的时间‑相位关系图;(3)基于该地震叠后信号的时间‑相位关系图进行小波变换以获得时间‑尺度关系图;(4)基于该时间‑尺度关系图进行异常点提取;(5)基于该异常点获得反射波信号的信息。本发明提供的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能够基于相位准则利用希尔伯特变化对地震相位数据重新解释处理以进行层位识别研究,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对薄层的识别能力;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余震对结果造成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物探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资料解释是将地震信息转换成地质信息,核心就是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和地震信息,应用地震勘探原理和地质基础理论,赋予其明确的地质意义和概念模型。目前,在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对于厚度较大的储层有着较好的显示方式,一般可以根据地震反射信号与测井曲线做合成记录,能够把厚度较大的地层清晰的显示出来。
在地震勘探中,薄层的概念是相对的。因为地震勘探中定义薄层是以它的纵向分辨率为依据的,即对地震子波而言,不能分辨出顶、底反射面的地层称为薄层,地震波在薄层中传播的双程旅行时小于半个周期或半个视周期。对于薄层区域,由于薄层反射的振幅与岩性关系是一种复杂而多变的关系,薄层组合的结构信息与岩性信息一起包含在地震反射特征中,而通过做井震合成记录以及其他技术手段都很难识别出薄层。
随着勘探目标由寻找构造圈闭转向岩性圈闭或地层圈闭,使得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规模较小的油藏上,薄层储层所蕴含的巨大的油气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勘探开发的重点转向至对薄储层的研究。由于常规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薄层识别一直是地震勘探所面临的挑战,因而对地震剖面的分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原始地震剖面中,由于地震频率和信号的吸收衰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薄层信号难以识别,而传统的分析方法在识别薄层的能力上往往具有较强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所述地震勘探薄层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地震叠后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以获得所述地震叠后信号的瞬时相位;
(2)基于所述瞬时相位以获得所述地震叠后信号的时间-相位关系图;
(3)基于所述地震叠后信号的时间-相位关系图进行小波变换以获得地震叠后信号重构时间-尺度关系图;
(4)基于所述地震叠后信号重构时间-尺度关系图进行异常点提取;
(5)基于所述异常点获得反射波信号的信息。
具体地,在步骤(3)中,所述小波变换包括以下步骤:
a1将小波函数的小波曲线与所述地震叠后信号的时间-相位关系图中的曲线的起始点对齐;
a2计算在所述起始点对齐时所述地震叠后信号的时间-相位关系图中的曲线与所述小波函数的小波曲线的逼近程度,以获得第一平移小波变换系数;
a3将所述小波曲线沿时间轴正向方向移动一个单位时间,然后重复步骤a1-a2获得第二平移小波变换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