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型幕墙用三维旋转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9163.8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1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熊吉如;姜永海;黄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F13/23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邓丽 |
地址: | 2100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型 幕墙 三维 旋转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旋转连接件,主要应用于建筑外墙装饰板背负钢架与建筑主体的连接,尤其适用于造型复杂的异型幕墙曲面装饰板与建筑主体的连接。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量设计新颖、个性时尚的建筑工程的产生,对于建筑外墙装饰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一般普通的标准连接件在施工中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通常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专门定制各种连接件,由于建筑各部位曲面造型不一致,导致非标连接件使用量非常大,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三维旋转连接件,是普遍适用于异型幕墙曲面装饰板与建筑主体的连接件,能够有效降低非标连接件大量设计生产的成本,且有效实现柔性连接。
异型幕墙用三维旋转连接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异型幕墙用三维旋转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钢架锚固件、U型连接件、旋转轴、L型连接件、滑槽连接件和连接承载板。
所述上连接件上端通过钢架锚固件与异形结构建筑外墙装饰板背负钢架相连接,下端与设置于U型连接件上的旋转轴浮动式连接;上连接件可以围绕旋转轴进行高于270度的旋转,同时可以向轴的两侧滑动。
所述L型连接件带有四个通孔,上端与U型连接件通过螺栓结构锚固,下端与滑槽连接件螺栓锚固;可以双方向微调后进行紧固。
所述滑槽连接件根据建筑主体结构曲面特征,确定好角度后再与连接承载板进行螺栓紧固。
所述连接承载板根据建筑主体结构曲面特征,确定好角度后再与建筑主体结构上的檩条进行螺栓紧固。
上述异型幕墙用三维旋转连接件的有益效果为:(1)可以根据建筑整体造型特征,调节各部分连接件的角度,尤其是与背负钢架连接处的大幅度旋转角度,实现建筑装饰板背负钢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灵活性;(2)具有普遍应用性,减少非标连接件大量设计生产的成本;(3)通过多连接件组合,通过连接件面板间的摩擦,可以有效传递受力,避免局部应力集中;(4)三维旋转连接件与建筑主体上的檩条是通过连接承载板连接的,在瞬间过载时,可通过连接承载板先处于过载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保护连接件,实现柔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异型幕墙用三维旋转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异型幕墙用三维旋转连接件工程应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1-上连接件,2-钢架锚固件,3-U型连接件,4-旋转轴,5-L型连接件,6-滑槽连接件,7-连接承载板,8-装饰板背负钢架,9-建筑主体结构,10-檩条。
如图所示,异型幕墙用三维旋转连接件实现异形结构建筑外墙装饰板与建筑主体的连接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上连接件1、钢架锚固件2、U型连接件3、旋转轴4、L型连接件5、滑槽连接件6和连接承载板7。上述上连接件1上端通过钢架锚固件2与异型结构建筑外墙装饰板背负钢架8相连接,下端与设置于U型连接件3上的旋转轴4浮动式连接;上连接件1可以围绕旋转轴4进行高于270度的旋转,同时可以向轴的两侧滑动。L型连接件5带有四个通孔,上端与U项连接件3通过螺栓结构锚固,下端与滑槽连接件,6螺栓锚固;可以双方向微调后进行紧固。滑槽连接件6根据建筑主体结构曲面特征,确定好角度后再与连接承载板7进行螺栓紧固。连接承载板7根据建筑主体结构曲面特征,确定好角度后再与建筑主体结构9上的檩条10进行螺栓紧固。
上述三维旋转连接件,首先根据建筑整体造型特征,调节各部分连接件的角度,在与装饰板背负钢架8的连接处可以大幅度旋转,实现建筑装饰板背负钢架8与建筑主体结构9之间连接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多连接件的组合,面板间的摩擦,有效传递受力,避免了局部的应力集中;而且与建筑主体结构上的檩条10通过连接承载板7进行连接,在瞬间过载时,通过连接承载板先处于过载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保护连接件,以实现柔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9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