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终端连接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6138.4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6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谭康喜;梁鑫;王兴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滕一斌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终端 连接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用于终端连接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端口号,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端口号由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服务器获得,第一终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从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可以建立直接通信,不需通过服务器转发通信数据,不易泄密,数据安全有保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终端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在广域网内的任意两个终端,无法直接通信,只能借助在广域网内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作为数据中介来相互通信。例如,一个终端可以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将数据发送给该服务器,再由该服务器将数据转发给与该服务器连接的另一终端。
但是,由于数据需要通过服务器转发,容易泄密,数据不安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连接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向服务器发送端口号,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端口号由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服务器获得,根据所述连接请求,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端口号,因此,服务器可以获得第一终端的端口号,进而第二终端可以从服务器获得第一终端的端口号,第二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使得第一终端根据所述连接请求,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从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可以建立直接通信,不需通过服务器转发通信数据,不易泄密,数据安全有保证。
在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向服务器发送端口号包括:定期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涉及的查询包括:查询是否存在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终端,在确定存在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建立socket的server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server端的端口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终端定期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从而可以在确定存在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连接的终端的情况下,建立socket的server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server端的端口号,因此,既能够满足其他终端的连接需要的情况下,还不会造成连接资源的浪费。
在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第一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请求;其中,在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端口号对应保存于所述服务器;保存于所述服务器的第一身份信息,用于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提供的第一身份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反馈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应的端口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终端以第一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通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身份信息与所述端口号对应保存于所述服务器,第二终端通过向服务器提供自己想要连接的第一终端的第一身份信息来获得第二终端的端口号,因此,第二终端所获得端口号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终端连接的装置,配置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端口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服务器发送端口号。连接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建立连接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端口号由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服务器获得。连接建立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连接请求,通过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端口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6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