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吸收的L型四电平Boost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0976.0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7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赵与辉;贺明智;何雄;张志恒;李志君;李金芝;段宣祥;田远;郑琼林;杨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仪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H02M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电平 boost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多电平变换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带吸收的L型四电平Boost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在高压应用的相关领域中,多电平变换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正逐渐成为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多电平变换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变换器拓扑。采用多电平技术的变换器可避免功率开关器件直接串联,具有输出电压高、谐波含量低、电压变化率小、功率开关器件电压应力小、开关频率低等优点,可应用于中压大功率交流调速、电力系统静止无功补偿等领域。但是,由于电平的增多,使得开关器件的数量也增加。兼之一些杂散参数的影响,使其中的开关器件在开通关断时会产生较高的电压电流尖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吸收的L型四电平Boost电路,在现有的L型多电平Boost电路的基础上,根据其较低电平时的工作原理与缺陷进行分析,设计并融合了吸收电路,实现高倍数的平稳电压输出,并解决开关管过电压尖峰过高等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吸收的L型四电平Boost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容C3、C2、C1,串联构成电路拓扑的纵轴,并与输出负载RL并联,
二极管D1、D2,串联连接,D2的负极与C3和RL的公共端相连,D1的正极与开关管S21的漏极相连,
二极管D3、D4,串联连接,D3的负极与电源负端相连,D4的正极与C1和RL的公共端相连,
电感LA的一端与开关管S21的漏极相连,另一端与电源正端相连,
开关管S21的源极与开关管S12的源极、开关管S23的漏极、开关管S11的漏极分别相连,
开关管S12的漏极与电容C3、C2的公共端相连,
开关管S11的源极与电容C2、C1的公共端相连,
开关管S13的漏极与电容C2、C1的公共端相连,
开关管S23的源极与D3的负极相连,
开关管S13的源极与D4的负极相连,
在S21、S11和S13上分别设有反馈型吸收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21的反馈型吸收电路包括:
二极管Ds11,其正极与开关管S21的漏极相连,其负极经电容Cs1与开关管S21的源极相连,其负极还经二极管Ds12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11的反馈型吸收电路包括:
二极管Ds21,其正极与开关管S11的漏极相连,其负极经电容Cs2与开关管S11的源极相连,其负极还经二极管Ds22与C3、C2的公共端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13的反馈型吸收电路包括:
二极管Ds31,其负极与开关管S13的源极相连,其正极经电容Cs3与开关管S13的漏极相连,其正极还经二极管Ds32与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仪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京仪椿树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0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毒止泻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