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8974.1 | 申请日: | 2015-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6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亮 |
主分类号: | B60S5/00 | 分类号: | B60S5/00;B25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62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出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随车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有车的朋友都知道出车就怕下雨天或道路不好,特别是路上陷到坑里出不来,大家可能都遇到过,想尽了办法,只能求路过车辆帮忙用绳子拖出,如果车轮陷的太深或是大型车辆就只好请吊车帮忙了,如果是在偏远地区就更不好办了,但是,目前没有好的出坑工具和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轮陷入坑内能及时有效的出坑工具。
本发明是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它包括设有套筒(1)(2)的弯头杠杆(11)和套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分别安装在带有棱柱体(8)和键槽(10)的弯头杠杆(11)上,和内键活动套(9)的棱柱体(8)上,弯头杠杆(11)的柄端套在带有条形板的套管(6)上;所述弯头杠杆(11)上设有内键活动套(9)和拉簧挂钩(5),套管(6)上设有定位螺丝(7);上述部件以相套及丝扣方式连接。
所述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杠杆(11)上设有内键活动套(9),使用过程中,使弯头杠杆(11)与轮毂螺母(3)的结合更稳定更可靠。
所述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杠杆(11)上带有棱柱体(8)和键槽(10)(弯头杠杆和棱柱体及键槽是一体件),使用过程中,棱柱体(8)使套筒(1)(2)能调整出更多角度,便于安到轮毂螺母(3)上;键槽(10)在使用过程中能使内键活动套(9)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需要调整,且使内键活动套(9)上的套筒(2)稳稳的与轮毂螺母(3)结合不易脱落。
所述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杠杆(11)和内键活动套(9)上分别设有套筒(1)和(2)。
所述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杠杆(11)上设有拉簧挂钩(5);使用过程中,拉簧挂钩(5)牢牢地钩在轮毂柱上,使本工具与轮毂螺母(3)及车轮紧紧的结合为一体且不易发生脱落。
所述汽车出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杠杆(11)上套有套管(6),套管(6)上带有条形板,使用过程中条形板的宽度使套管(6)--与地面接触变大,使本工具适合特别软的地质上快速出坑。
所述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6)上设有定位螺丝(7),使用过程中,对套管(6)与弯头杠杆(11)可根据需要定位。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
本发明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合各种大小型汽车使用,是汽车车轮陷入坑内能及时有效的出坑工具。
本发明设计为了多用途,所述弯头杠杆(11)可以和其它维修工具及套筒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套筒12----套筒23----轮毂螺母4----汽车轮毂5----拉簧挂钩
6----套管7----定位螺丝8----棱柱体9----内键活动套10----键槽11----弯头杠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的一种用在汽车的出坑器,当汽车车轮陷入地质较软的坑内出不来时,如图1组合使用。先将套筒(1)和(2)分别安装到弯头杠杆(11)的棱柱体(8)上,和内键活动套(9)的棱柱体(8)上,然后将安装好的弯头杠杆(11)的套筒(1)和(2)分别安装到轮毂螺母(3)上,再将拉簧挂钩(5)分别钩到汽车轮毂柱上(装轮胎的金属圈与上轮毂螺母之间连接的金属柱子),然后将套管(6)根据轮胎大小调整好位置,然后拧紧定位螺丝。这时开动汽车,出坑器随着车轮的转动,弯头杠杆(11)和套管(6)撑向地面,以杠杆作用使车轮被撬出坑内。
当汽车相反的另一侧轮子陷入坑内时,需将出坑器的内键活动套(9)取下掉个方向重新装入弯头杠杆(11)的键槽(10)上,再将套管(6)转到另一侧调整好位置,拧紧定位螺丝即可,剩下的使有方法同上。
遇到地质较硬,弯头杠杆(11)与车轮相配适当时,不安装套管(6)也可以使车轮有效出坑(只有套管(6)可以不安装);当地质较软或特别软时,必须将本出坑工具的零部件安装齐全后再使用,因为套管(6)的条形板使本来的撑地面积变大,便于出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亮,未经张红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8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快换电池的更换装置
- 下一篇:车辆安全气囊总成的模制的有效塑料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