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二氧化硫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0964.3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4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黄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锐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二氧化硫 离子 液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液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二氧化硫的离子液体。
背景技术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工燃料的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其中以燃煤产出的污染最为严重。我国是一个产煤和用煤大国,大量煤炭的燃烧,直接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二氧化硫是煤炭燃烧所产生的首要污染物,也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含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一种气体污染物。含硫化合物的燃烧,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也是形成烟雾、酸性气体以及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的消耗量也是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已成为SO2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SO2是一种酸性气体,它对于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酸雨对于环境的影响。酸雨不仅会破坏土地、森林、江河等生态系统,同时也会对人类的建筑、工业设施、文物古迹等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除此之外,当人体吸入一定量的SO2之后,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产生,一些慢性病患者的病情也会迅速恶化,对人体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伤。因此,如何有效控制SO2气体的排放已经迫在眉睫。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烟气脱硫技术多达200余种,但实际的商业应用却非常少。在烟气脱硫中始终存在一个难题就是吸收剂的选择,所需的吸收剂既要有较好的吸收以及解吸效果,又能具有较好的气体选择性,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使其能够重复利用而不会降低脱硫效率。
所谓离子液体(IonicLiquid,IL),是指在室温附近温度或低温下呈液态、完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RoomTemperatureIonicLiquid)或室温熔融盐(RoomTemperatureMoltenSalt)或有机离子液体。其最大特点在于几乎没有蒸汽压,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除此之外,离子液体对于多种有机或无机气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而且差异较大,这表明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溶剂,在气体的分离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二氧化硫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收二氧化硫的离子液体,该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含氮类有机物质,阴离子为有机酸根。所述含氮类有机物质选自胍盐类、醇胺类、咪唑类、吡啶类、四唑类、季铵盐类、噻唑类、双氰胺类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酸根选自乳酸、酒石酸、柠檬酸、甲基磺酸、三氟乙酸、苹果酸、草酸、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即从所述一种或多种有机酸中获得有机酸根。
优选地,所述离子液体为二甲双胍乳酸盐离子液体或四甲基胍酒石酸盐离子液体或乙醇胺酒石酸盐离子液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将所述含氮类有机物质和有机酸在室温、有溶剂或者无溶剂条件下搅拌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纯化得到所述离子液体。
优选地,所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乙腈、四氢呋喃、乙酸乙酯或水。进一步优选为乙酸乙酯、乙醇或水。
优选地,所述含氮类有机物质和所述有机酸的摩尔比小于或等于4:1。
优选地,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0~25℃,反应时间1~48h;纯化温度0~150℃。进一步优选地,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为0~10℃,反应时间2~4h;纯化温度40~60℃。控制反应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一方面避免了反应过程中因剧烈放热而造成液体飞溅以及副产物的生成,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温度过低而造成反应过程中黏度过大。控制纯化温度是为了防止离子液体的分解,并能够有效除去离子液体中残留的溶剂,纯化温度优选为4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离子液体在制备二氧化硫吸收剂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离子液体在制备二氧化硫吸收剂时,所述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硫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4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锐,未经黄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0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