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7972.2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2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唐毅林;黄仁全;杜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印刷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板,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子设备来说,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使设备内部温度迅速上升,如果不及时将该热量散发出去,设备就会持续的升温,器件就会因过热而失效,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能就会下降。因此,对电路板进行很好的散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广泛应用的PCB板材虽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加工性能,但散热性差,作为高发热元件的散热途径,几乎不能指望由PCB本身树脂传散热量,而是从元件的表面向周围空气中散热。但随着电子产品已进入到部件小型化、高密度安装、高发热化组装时代,若只靠表面积十分小的元件表面来散热是非常不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较好,能够稳定快速得将热量导出的多层印刷电路板。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电路板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贯穿上、下表面,所述通孔侧面覆盖有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延伸至上、下表面形成延伸部,所述通孔中设有散热件,散热件的两端与延伸部在同一平面,所述散热件两端和延伸部上方设有第二金属层。
以下为本发明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至少两块层板,层板之间通过粘合胶片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之间设有粘合胶片,第一层板为高频基板,由陶瓷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层板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件为铜块且为圆柱形,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铜材料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孔的侧面为垂直平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多层印刷电路板可通过设置在穿孔中的散热件加快电子元件的热量散发,从而避免电子元件过热;此外,通过第二金属层可加强第一金属层和散热件之间的连接,确保散热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层印刷电路板10包括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相对设置。多层印刷电路板10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通孔1贯穿上、下表面11、12,所述通孔1侧面覆盖有第一金属层2,第一金属层2延伸至上、下表面形成延伸部21。所述通孔1中设有散热件3,散热件3的两端与延伸部21在同一平面,所述散热件3两端和延伸部21上方设有第二金属层4,通过第二金属层4可进一步加强第一金属层2和散热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散热件3的散热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件上可设置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直接通过散热件导出,从而加快散热。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10包括至少两块层板,本实施例中,多层印刷电路板10包括第一层板101和第二层板102,第一、第二层板之间设有粘合胶片103,通过粘合胶片103将第一、第二层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层板为高频基板,其由陶瓷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层板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铜材料层,其使得第一、第二层板101、102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散热件3为铜块,且为圆柱形,所述通孔1的侧面13为垂直平面,从而便于散热件的加工和安装。
本实施例的多层印刷电路板可通过设置在穿孔中的散热件加快电子元件的热量散发,从而避免电子元件过热;此外,通过第二金属层可加强第一金属层和散热件之间的连接,确保散热件的散热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7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