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刮碰气流式播种机的清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7195.1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0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伟;张静;吕莹;吴钢;刘皞春;孙芳媛;周士琳;韦钟继;胡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谢静娜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播种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蔬菜播种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刮碰气流式播种机的清种装置。
背景技术
蔬菜播种育苗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采用机械化育苗穴盘播种作业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蔬菜精密播种机械是我国目前农业机械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而气吸滚筒式蔬菜播种机是实现精密播种的关键部件。
目前气吸滚筒式小粒蔬菜种子排种器很难完全实现单粒种子的精量播种,为了增大排种的合格率,一般采用增大吸种负压的方法,该种方法降低了排种器的空种率,同时也增加了排种器的多粒率,使该方法不能一直随吸种负压的增加而增大排种器的合格率,随着吸种负气压的继续增大,还会降低排种的合格率。根据上述理论,采用较高的吸种负压以减小吸种孔的空种率,增大吸种孔携种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增加清种环节清除多余的种子,降低多粒率,可实现较高的播种精度。但如果利用正压气体射流方法清除吸种孔上多余的种子,气流强度对清种效果影响大,特别是对于西红柿、辣椒等小粒扁平种子的清种效果基本达不到排种器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刮碰气流式播种机的清种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小粒圆形种子和小粒扁平种子的清种,使排种器既能用于菜心等小粒圆形种子的播种,又能适用于番茄等小粒扁平种子的播种,可实现单粒种子的精量播种,增大排种的合格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刮碰气流式播种机的清种装置,设于排种器的滚筒体上,清种装置包括至少一组清种管,清种管外接供气系统;清种管包括清种管体、气针、螺纹转针头、拨种针和快插接头,清种管体的圆柱面上,一侧分布有多个螺纹转针头,另一侧设有快插接头,每个螺纹转针头对应设有一个气针和一个拨种针,螺纹转针头、气针和拨种针依次连接,快插接头外接供气系统。
所述拨种针的结构为圆柱体,拨种针与气针的内孔之间间隙配合,拨种针在气针的内孔中进行往复运动,工作时拨种针在气针内部的气流作用下与滚筒体表面浮动接触。
所述清种管体为中部带有通孔的圆柱管件,清种管体两端分别设有螺纹堵头,清种管体中部的通孔为正压腔室,清种管体两侧分别通过螺纹孔与螺纹转针头和快插接头连接。正压腔室的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正压气流由气针和拨种针的间隙中流出。清种管上气针的数目与滚筒体上纵向分布的吸种孔数目一致,拨种针空套在气针内孔中,与气针内孔间隙配合,能在气针中往复运动。
所述清种管体上,快插接头处为气流入口,各螺纹转针头处形成环形截面的气流出口。供气系统主要由气管和正压气源组成,快插接头通过气管与正压气源连接。
所述清种装置与滚筒体之间为可动连接。
所述滚筒体一侧设有导种板,清种装置设于导种板上方;清种管中,气针末端与滚筒体表面的距离为种子最大截面尺寸的0.9~1.2倍。
所述气针的轴线与滚筒体表面的切线相垂直。气针基本垂直于滚筒体表面进行安装,气针与滚筒的安装距离略大于种子的高度(即圆形种子的直径或扁平种子截面的最大尺寸),避免发生种子卡在气针与滚筒体表面之间,造成后面吸种孔上的种子全部被清除。拨种针空套在气针内孔中,拨种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垂落在滚筒体表面。拨种针与滚筒表面构成可动连接,当滚筒转动时,拨种针在滚筒表面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清种装置包括两组清种管,分别为第一清种管和第二清种管,第一清种管上的拨种针和第二清种管上的拨种针对置错位排列于滚筒体上,每个清种管上所有拨种针的底端位于滚筒体的同一条母线上,相邻两个清种管对应的两行拨种针的底端分别位于滚筒体的两条不同的母线上,两条母线之间的弧长5~12mm,避免两个气针的气流相互影响,两个拨种针同时作用在吸种孔上的种子群上,对种子夹挤,以致完全清空吸种孔上的种子,增加空种率。
所述母线为滚筒体圆柱面上的轴向虚拟线。
所述滚筒体的圆柱面上分布有多个吸种孔,滚筒体上的同一圆周上的一列吸种孔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清种管的两个拨种针,两个拨种针分别位于每一列吸种孔所在圆周的左右两侧,两个拨种针的底端到对应吸种孔所在圆周截面的距离均为种子最大截面尺寸的0.50~0.65倍。拨种针到圆周截面的距离略大约种子高度的一半,这样吸种孔携带种子多于一粒,拨种针就可能碰到一部分种子,种子在拨种针和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离开吸种孔,回落到导种板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7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