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分布式行波故障判断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0313.6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3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端;杨峰;夏成龙;李瑞;张冬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张杨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输电 线路 分布式 行波 故障 判断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输电线路肩负着输送电能的重任,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是电力工作的基本任务。由于输电线路分布区域广,通常架设在无人看管的野外,途径山区、丘陵、江河等多种地形,加之气候环境复杂,会遇上雷雨、覆冰、强风等气象条件,是电力系统最容易发生故障的电力设备之一。快速、可靠、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及时发现和处理绝缘隐患,可大大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愈合能力。
目前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主要由行波法和故障分析法两种,行波法由于定位原理简单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输电线路故障行波的非线性衰减、线路噪声等问题,使得传统的故障电流行波测距系统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几年先后有发明人提出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如专利201410222008.2、201410041394.5和201210496668.0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总体上看都是通过利用小波变换和反射波来对故障行波进行定位。但是由于故障行波的衰减特性、过零特性以及实际装置采样率的限制,如果单独使用小波变换算法会导致某些时刻测距失效。以上专利的测距方法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在某些故障区域会利用反射波进行测距,由于实际装置采样率的限制以及线路自身特点,当故障点距离母线非常近时会产生死区;
2.在某些故障区域会利用反射波进行测距,由于行波在线路上传播具有衰减特性,当故障点距离检测装置比较远时,检测装置可能检测不到反射波。
3.当电压过零点附近发生故障时,单独使用小波变换会导致测距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测距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SVD理论与小波变换结合的改进分布式行波故障判断及定位方法,以解决系统中在任意时刻发生故障下都能可靠的对线路故障进行定位。本发明系统由沿线安装在架空输电线路上的若干组(每组3个,对应A、B、C三相)故障检测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分布式行波故障判断及定位方法:
步骤1:检测并读取每个检测点的三相电流行波数据;
步骤2:三相线路相模变换
采用相模变换矩阵T对三相电流行波进行解耦,消除相间的耦合影响,获得解耦后的3个线模行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0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