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9130.6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0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潘永强;王静;徐鹏;徐闯;胡婧;孙刚正;宋欣;吴晓玲;刘涛;谭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污 水回注低 渗透 油田 处理 工艺 | ||
1.一种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多效除油处理
稠油污水首先进入多效除油装置,多效除油装置内顺序设有重力沉降区、聚结除油区和斜板沉降区,稠油污水先在重力沉降区进行初步的重力分离,去除浮油及粒径较大的分散油;然后,污水进入聚结除油区,依靠其中的粗粒化材料,通过润湿、碰撞作用,使油滴变大;最后,污水再进入斜板沉降区;经过多效除油装置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浮油、分散油和部分悬浮物;
(2)双效气浮处理
多效除油装置出水直接进入双效气浮装置,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和胶体状悬浮物,双效气浮处理出水含油小于30mg/L、COD为350~500mg/L;
(3)活性污泥处理
双效气浮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经冷却降温处理,控制水温低于40℃后进入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实现对污水中的乳化油、溶解油及有机污染物降解与转化,活性污泥处理出水含油小于2mg/L、COD小于120mg/L、BOD小于15mg/L;
(4)沉淀处理
活性污泥处理装置出水进入沉淀装置,进行泥水分离,并将浓缩后的污泥按50~100%的回流率回至活性污泥处理装置,沉淀装置尾端设有出水堰,单位堰长的出水量低于10m3/m·h;
(5)生物接触氧化处理
经沉淀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直接进入生物接触氧化装置,进一步降低有机物、去除胞外聚合物;
(6)微絮凝-双介质过滤处理: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出水进入微絮凝-双介质过滤装置,絮凝剂采用高分子絮凝剂,用量1.0~3.0mg/L,双介质过滤装置采用石英砂和核桃壳的双滤料装置;
(7)膜过滤处理
经微絮凝-双介质过滤装置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膜过滤装置,去除悬浮物、控制悬浮物粒径中值,经过膜过滤装置后,污水中石油类含量小于1.0mg/L、悬浮物含量小于1.0mg/L、悬浮物粒径中值小于1.0μm、腐蚀速率小于0.076mm/a,各项指标均低于低渗透油田要求的A1级水质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结除油区内装有粗粒化填料,斜板材质为聚氯乙烯或聚酯玻璃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污泥处理装置中接入有活性污泥、石油烃降解菌菌群和营养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污泥的质量浓度为2.0~6.0g/L、pH为7-8、停留时间为12~24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油烃降解菌菌群由产碱杆菌属、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微小杆菌红球菌属和铜绿色假单胞菌组成,接种量为20~30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物由葡萄糖、硝酸铵和磷酸氢二钾组成,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mg/L、0.2~0.5mg/L和0.2~0.5mg/L。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油烃降解菌菌群和营养物的接入周期为3~5个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包括氧化池,氧化池内设有组合填料,组合填料的纤维束绑扎在外形为多孔薄片状圆盘的支架上,再由中心绳将带有纤维的圆盘串起来,组合填料体积为氧化池体积的60~80%,氧化池底设有布水装置和曝气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污水回注低渗透油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过滤装置中的膜为中空纤维超滤膜或管式膜,膜材质采用含辣素衍生结构进行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91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