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7440.4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9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肖立志;邓峰;廖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宋扬;黄健 |
地址: |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方法,包括:向被测样品发射DEFIR脉冲序列,根据DEFIR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获得纵向弛豫时间T1分布谱的第一幅值ADEFIR(logT1);多次向被测样品发射FIR脉冲序列,根据FIR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获得纵向弛豫时间T1分布谱的第二幅值AFIR(logT1);将ADEFIR(logT1)和AFIR(logT1)带入第一公式中,得到T1分布与T1/T2分布的函数关系,根据T1分布与T1/T2分布的函数关系,推导获得T1‑T2分布。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只需要两次一维扫描就可以得到二维弛豫时间分布,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精确测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测量所需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在测量流动流体时,测量还未完成时探测区域内的流体就已经全部流出,导致测量结果不精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的核磁共振测量,尤其涉及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 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流动核磁共振弛豫测量是一种核磁共振弛豫测量方式,广泛应用于具 有时间依赖性的各类流程监测中。核磁共振中,通常使用核磁共振弛豫特 性来区分不同的流体类别,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实验室 内描述孔隙介质结构或流体组成成分的方法,包括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 向弛豫时间T2,可有效区分一维核磁共振实验难以区分具备相同的T1组 分不同T2组分,或具备相同的T2组分不同T1组分的样品。
现有的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测量方法为,在流体样品流动的状态下进行 一组不同等待时间的CPMG脉冲序列测量,其中,等待时间是人为设定的, 针对不同的样品各有不同。
但是,传统的二维测量需要在不同的等待时间分别进行CPMG脉冲序 列测量,所需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在测量流动流体时,测量还未完成时探 测区域内的流体就已经全部流出,导致测量结果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克服现有的测 量方法,所需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在测量流动流体时,测量还未完成时探 测区域内的流体就已经全部流出,导致测量结果不精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量方法,包括:
向被测样品发射DEFIR脉冲序列,根据DEFIR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 获得纵向弛豫时间T1分布谱的第一幅值ADEFIR(logT1);
多次向被测样品发射FIR脉冲序列,根据FIR脉冲序列的回波信号,获 得纵向弛豫时间T1分布谱的第二幅值AFIR(logT1);
将ADEFIR(logT1)和AFIR(logT1)带入第一公式中,得到T1分布与T1/T2分 布的函数关系,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T2为横向弛豫时间,τ1为样品的重复极化时间,τ2=4τDE,τDE为半 回波间隔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7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排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胺基硅烷的制备及其副产物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