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96921.3 | 申请日: | 2015-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1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赵睿;闫小瑞;林军;金浩星;张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和胜金属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粉末去除 模具表面 碳化钒 损伤 处理区域 节能降耗 快速去除 市场效益 物理打磨 高温法 化学法 除膜 涂覆 去除 耗时 瓶颈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采用粉末去除涂覆于模具表面的碳化钒薄膜,其中,所述粉末为Si的化合物或Al的化合物。本发明采用所述粉末去除模具表面的碳化钒薄膜,可实现在不损伤模具表面的前提下快速去除,克服了物理打磨法带来的周期长、耗时多和容易损伤模具表面的问题,且能实现精确地去除需处理区域的薄膜。本发明方法比“化学法”、“高温法”等更节能降耗,环保高效,操作简单,而且突破了局部除膜的瓶颈,有极大的市场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去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TD处理技术是1970年由日本(株)丰田中央研究所开发出来的碳化物被覆技术,因被覆层是由工件中的碳元素和被覆剂中的元素高温反应而成,故称之为热反应扩散沉积技术,简称为TD处理技术。
TD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含碳工件放到含有碳元素形成元素的熔融硼砂盐浴中,工件中的碳原子会向外扩散至工件表面,与盐浴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结合为一层极薄的碳化物。TD处理后的碳化物被覆层具有很高的硬度,此外,碳化物覆层与基体是冶金结合,结合力强,不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具有极高的耐磨、抗咬合、耐蚀等性能,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具及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但是在模具表面的TD处理后,有特殊需要局部除去TD膜,或是模具长期使用磨损后再次处理时需要清除表面旧的碳化钒薄膜而重新制备新的碳化钒薄膜。
现有的薄膜去除方法有打磨法、化学溶解法和超声波法等。但是打磨法通常会对模具表面产生划痕等物理损伤,且打磨效率低;而化学溶解法对薄膜的浸蚀程度不易掌控,易腐蚀模具;超声波法薄膜去除效率较低,不适合模具上致密且厚的薄膜的去除。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薄膜去除方法效率低、去除程度不易掌控及易腐蚀模具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采用粉末去除涂覆于模具表面的碳化钒薄膜,其中,所述粉末为Si的化合物或Al的化合物。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Si的化合物为SiC或SiO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Al的化合物为Al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粉末的硬度为莫氏硬度7~10。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粉末的目数范围为50~300目。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采用粉末去除涂覆于模具表面的碳化钒薄膜后包括步骤:对所述模具进行抛光处理。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采用粉末去除涂覆于模具表面的碳化钒薄膜的具体步骤包括:在工作箱内,利用空气压缩机产生高压空气喷射粉末,粉末经过空气压缩机的管道引导从小孔中喷出,并撞击碳化钒薄膜的表层,边撞击边移动所述涂覆有碳化钒薄膜的模具,以去除碳化钒薄膜。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粉末从小孔中喷出速度控制在60~180m/s。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小孔的直径为3~10mm。
所述的基于粉末去除碳化钒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高压的压力范围为0.5~1.2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和胜金属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和胜金属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6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玻璃喷砂的喷砂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外感应式抛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