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回流锡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6540.5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9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何世猛;关建光;杨青林;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8/18 | 分类号: | C03B18/18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地址: | 02800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回流锡槽。
背景技术
目前, 锡槽内的温度是由三个温度段组成,分别是高温段、中温段和低温段,而现有的锡槽内由于玻璃的流动而导致中温段的锡液容易回流到高温段,低温段的锡液容易回流到中温段,最终导致温度被中和,影响了降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锡槽内的温度是由三个温度段组成,分别是高温段、中温段和低温段,而现有的锡槽内由于玻璃的流动而导致中温段的锡液容易回流到高温段,低温段的锡液容易回流到中温段,最终导致温度被中和,影响了降温效果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防回流锡槽。
本发明包括锡槽本体,它还有一组挡板,一组挡板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呈梯级状分布在锡槽本体内,且一组挡板中最高点 挡板位于锡槽本体的中心部位。
一组挡板由七块挡板组成,A挡板的顶点与锡槽本体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90mm,B挡板的顶点与锡槽本体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70mm,C挡板的顶点与锡槽本体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最高点挡板的顶点与锡槽本体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D挡板的顶点与锡槽本体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E挡板的顶点与锡槽本体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70mm,F挡板的顶点与锡槽本体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90mm。
挡板之间的间距为600-700 mm。
本发明优点是:有效的防止了锡液的回流,保证了高中低段的温度,使玻璃经过锡槽时降温的效果更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 图 说 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方案1: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锡槽本体1,它还有一组挡板,一组挡板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呈梯级状分布在锡槽本体1内,且一组挡板中最高点 挡板位于锡槽本体1的中心部位。
一组挡板由七块挡板组成,A挡板2的顶点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90mm,B挡板3的顶点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70mm,C挡板的顶点4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最高点挡板5的顶点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D挡板6的顶点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E挡板7的顶点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70mm,F挡板8的顶点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90mm。
挡板之间的间距为600-700 mm。
实施例方案2:一组挡板由6个挡板组成,第一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90mm,第二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最高点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第四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45,第五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55mm,第六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65mm。
实施例方案3:一组挡板由5个挡板组成,第一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90mm,第二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最高点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第四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第五块挡板与锡槽本体1内锡液液面之间的距离为90mm。
工作原理:当玻璃在锡液面上流动时,由于挡板之间分别形成凹槽,从而使锡槽内的高温段、中温段和低温段温度互流减小,保证了各段温差相对稳定。最高点挡板5有效地隔绝了低温段和高温段的温度互流,当玻璃经过D挡板6、E挡板7和F挡板8时,锡液缓慢向前流动,温度会有较小的中和,这样可以达到温度缓慢下降,有利于玻璃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6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玻璃退火与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赤泥固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