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菜籽立体密茎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8482.1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曹生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生吉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张阳阳 |
地址: | 0441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菜籽 立体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油菜籽立体密茎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高油菜籽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油菜生长需要足够空间,种植油菜籽时,需要间隔较大才能足够植株生长,油菜种植的常规行距为40cm且只有一个主茎,虽有正常生长的分枝,但是分枝较弱,很难正常结籽,对产量贡献基本可以忽视,这样虽然保证了主茎油菜籽的质量,但是产量很难提升。现有的栽培方法多是从改进油菜种子的思路提高油菜籽的产量,但是增产效果仍旧很小。至今世界上油菜籽的亩产量300kg是一个难于逾越的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菜籽立体密茎种植方法,使一颗植株分出多枝可正常结籽的粗壮分枝,提高结果枝的密度,从而提高油菜籽亩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菜籽立体密茎种植方法,包括采用现有种植油菜的播种移栽方法,在按照现有的油菜栽培方法进行播种时,油菜播种的行距为70-80cm,每行植株的株距为15-25cm;
在油菜的拔节生长初期,油菜有5-6个节时,打去正顶,促使植株分杈至5-6个粗壮分枝生长;
当油菜植株的每个分枝成长到9叶龄或12叶龄或15叶龄时对每个分枝进行打顶,促使分枝结果。
所述油菜播种后以两行为一单元铺覆地膜。
所述油菜播种后,施足底肥并以滴灌法或漫灌法进行浇水。
所述滴灌法浇水,包括在田间设的多个出水桩、多个出水桩上连通的子管及两个相邻平行设置的子管之间连接的多个毛管,所述毛管上设多个滴漏孔,每个地膜中设置1-2根毛管且所述毛管位于地膜内两行植株的中间。
所述每一单元植株中设置两根毛管且两根毛管的间距为4-6cm。
所述毛管的中部进行打结隔断。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播种时增大单棵油菜植株占地面积,在油菜植株拔节初期打去正顶,使油菜植株生长出多个可正常结籽的粗壮分枝,并在分枝长成到达结果期再次进行打顶促使每个分枝结果,实现立体密茎种植,提高结果枝的密度,从而提高油菜籽的产量;田间不设毛渠,采用滴灌管网对植株进行灌溉,灌溉均匀,田间的实际保苗数增加,且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分大面积蒸发及土地不平灌水不均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油菜籽立体密茎种植方法,包括采用现有种植油菜的播种移栽方法,在按照现有的油菜栽培方法进行播种时,油菜播种的行距为70-80cm,每行植株的株距为15-25cm;
在油菜的拔节生长初期,油菜有5-6个节时,打去正顶,促使植株分杈至5-6个粗壮分枝生长;
当油菜植株的每个分枝成长到9叶龄或12叶龄或15叶龄时对每个分枝进行打顶,促使分枝结果。
所述油菜播种后以两行为一单元铺覆地膜。
所述油菜播种后,施足底肥并以滴灌法或漫灌法进行浇水。
所述滴灌法浇水,包括在田间设的多个出水桩、多个出水桩上连通的子管及两个相邻平行设置的子管之间连接的多个毛管,所述毛管上设多个滴漏孔,每个地膜中设置1-2根毛管且所述毛管位于地膜内两行植株的中间。
所述每一单元植株中设置两根毛管且两根毛管的间距为4-6cm。
所述毛管的中部进行打结隔断。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方法种植过程中,油菜植株所需养料根据播种量的多少、分枝情况及地质环境进行适当调整,且在油菜生长过程中,应注意防治病虫害。
下面结合对比实验对本发明种植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以三块面积为一亩,地质相同的试验田作为种植地,且所用油菜籽品种一致,均为普通品种。
实验1
播量:0.5kg
播种及管理模式:
行距:40cm
株距:20cm
植株生长过程中依照传统模式,不对油菜植株打顶
生长状况:
亩苗数:7500-8500株
每株结果枝数:主茎1枝
总结果枝:7500-8500枝
产量状况:
亩产量:184kg
实验2
播量:0.5kg
播种及管理模式:
行距:40cm
株距:20cm
植株生长过程中,只在植株主茎成长到12叶龄时进行打顶促使结果
生长状况:
亩苗数:7500-8500株
每株结果枝数:主茎1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生吉,未经曹生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8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