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LED转向灯故障反馈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8100.5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0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青;邵云雷;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3 | 分类号: | H05B3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李永联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转向 故障 反馈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LED转向灯故障反馈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用LED作为光源的转向灯越来越多的使用在汽车上,但是一路LED灯或多路LED灯断路失效后,由于没有明确的信号输出,导致整车控制器BCM无法判断出故障并及时做出故障指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LED转向灯故障反馈电路,可以在一路或多路LED灯断路失效后,及时提供反馈信号。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LED转向灯故障反馈电路,电源接多路LED转向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4),第一分压电阻(R4)的输入端接电源,第一分压电阻(R4)的输出端经多个二极管与分别接各路LED转向灯;第一分压电阻(R4)的输出端还经二极管(D15)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还包括第二分压电阻(R8),第二分压电阻(R8)的输入端接电源,第二分压电阻(R8)的输出端分别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稳压管(D13)。
第一分压电阻(R4)的阻值设定满足以下条件,多路LED转向灯中有任何一路断开时,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4)的分压作用,使二极管(D15)正向电压低于其导通电压。
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接电阻(R5)。
设有三路LED转向灯,第一分压电阻(R4)的输出端经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分别接三路LED转向灯。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一路或多路LED转向灯断路时,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4的作用,改变三极管Q1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电压关系,使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通过第二分压电阻R8和稳压管D13的作用,故障反馈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稳压管D13的稳压值);本发明在各路LED灯均处于正常情况时,三极管Q1处于饱和状态,故障反馈信号输出端低电平信号。本发明电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较低,适应性强;在LED转向灯正常工作和断路的两种情况下,可以相应提供两种反馈信号输入给整车控制器BCM,从而有效判断LED转向灯是否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源(13.5V)接三路LED转向灯,即第1路由LED转向灯D1—D3组成,第2路由LED转向灯D4—D6组成,第3路由LED转向灯D7—D9组成。三路LED转向灯分别串接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第一分压电阻R4的输入端接电源,第一分压电阻R4的输出端经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分别接三路LED转向灯;第一分压电阻R4的输出端还经二极管D15接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分压电阻R8的输入端接电源,第二分压电阻R8的输出端分别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稳压管D13(稳压值10.4V),三极管Q1和稳压管D13之间的公共接线端即故障反馈信号输出端FB。
第一分压电阻R4的阻值设定满足以下条件,3路LED转向灯中有任何一路断开时,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4的分压作用,使二极管D15正向电压低于其导通电压。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接电阻R5。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R4和电阻R5的阻值均为10KΩ,第二分压电阻R8的阻值为3.3K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的阻值均为130Ω。
当三路LED转向灯均正常工作时,二极管D15正向电压大于导通电压,二极管D15正常导通,在第一分压电阻R4、电阻R5作用下,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为6V,基极电压大于发射极电压,此时三极管Q1发射极正向偏置,在第二分压电阻R8作用下,集电极电压远低于6V,此时三极管Q1处于饱和状态,故障反馈信号输出端FB输出低电平信号。
当三路LED转向灯有任何一路或多路发生断路时,由于第一分压电阻R4的分压作用,二极管D15正向电压低于导通电压,二极管D15处于不导通状态,此时三极管Q1基极电压为0,发射极端电压大于0,三极管Q1处于发射极反向偏置,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在稳压管D13作用下,故障反馈信号输出端FB输出高电平信号(输出10.4V即稳压管D13的稳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8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