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东流砂式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4895.2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浩君;张敬朝;杜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丹康灵(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东流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沉淀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泥水快速分离保持污泥不随水流失且无需污泥回流的沉淀池即东流砂式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无论其选用什么样的处理工艺,大多采用传统的沉淀池经行泥水分离。沉淀池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这些沉淀池均设有污泥回流设备,特别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必须设有污泥回流设备。而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回流设备在污水处理费用中占有很大比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维修成本巨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污水处理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创造性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既适用于原有污水厂的升级改造又可以应用于新建污水厂的一种节约型沉淀池。本发明是根据絮凝沉淀原理核生化反应池连用的沉淀池,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容积,不会对生化池产生任何影响。该沉淀池无需污泥回流,节约二沉池停留时间,另外能保证生化池好氧、厌氧、缺氧等区域内污泥相对独立并使其微生物具有高效的专一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实现无需污泥回流设备,该沉淀池在倾斜隔板下端设置倾斜平板网(孔径可根据需要选择)。根据絮凝沉淀原理:当泥水混合物从下端空洞流入时,在重力沉淀的作用下,絮状污泥会慢慢沉淀在下面,而上清液就从上面的溢流淹溢流出去,随着絮状物的沉积密度越来越大,当密度高于生化池密度时,该絮状物又从斜板的最下一排孔流回生化池继续经行生化反应。剩余污泥也在该沉淀池下端的排泥泵坑流出系统;
该沉淀池的设置简单,可以需要生化池四周设置,也可以根据停留时间改变倾斜度,还可以在需要的排水孔设置这样的沉淀池这样就使各生化池内的微生物不随混合液进入下一个生化单元,使得该生化单元的微生物具有高效的专一,避免了好氧、缺氧、厌氧的相互转化。因而也缩短了的生化反应时间,提高了处理能力。另外该沉淀池可以应用于各种处理工艺的各种池型。如圆形、矩形等。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创造性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可实现快速泥水分离、无需污泥回流、以及保证微生物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结合实际运行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平面图、图2为本发明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生化反应的泥水混合物,从倾斜平板网流入东流沙式沉淀池,在东流砂式沉淀池内经行絮凝沉淀、泥水分离,上清液从锯齿式溢流堰流进下一级生化反应单元。而由于密度较大沉积下来的高浓度污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从倾斜平板网的下端流回生化反应池,生化池内的低浓度混合液又从倾斜平板网的上端流入东流砂式沉淀池,最终形成动力学平衡经行以上步骤的循环。在该沉淀池下端设有剩余污泥排放口,可根据所需污泥浓度经行污泥排放。东流砂式沉淀池的设置避免了污泥的好氧-缺氧-厌氧的交替,提高了污泥的生物专一性,增大了原有池溶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运行方式,还可以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如根据微沉池原理在现有的生化反应池出水口设置类似的倾斜格栅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丹康灵(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丹康灵(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