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危岩防护的网带自预紧式安全锚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3498.3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3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邹宝平;罗战友;李超;杨海兵;桑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护 预紧式 安全 锚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危岩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危岩防护的网带自预紧式安全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危岩是在陡峭的岩石边坡上存在的一种摇摇欲坠的岩块,在上部碎石敲击、地震、雨水等外力因素影响下,危岩将会发生崩塌、滚落等危害。因此,提高危岩处治技术水平,防治危岩地质灾害,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也是危岩分布较多的国家之一,在四川、贵州、重庆、广东、湖北等省市均发生过危岩坠落的情况。例如,2012年8月17日,广东省阳山县阳城镇环城社区二区后山高边坡松动的危岩体发生了一次大崩塌,落石约3000立方米;2013年4月16日,贵州凯里发生山体崩塌,落石约30万立方米;2015年5月4日,湖北省兴山县发生山体崩塌,落石砸中山下公路上的车辆,造成了4死5伤;2015年3月19日,广西省桂林市叠彩山发生山石坠落,导致4人当场遇难,3人送医院全力救治无效遇难,25人不同程度受伤。因此,危岩体崩塌的多发性与分布的广泛性是当前危岩预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特别是在西部山区,危岩体崩塌成为山区高陡边坡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因而,对危岩体进行有效加固是亟待开展的重要课题。
危岩体是潜在的崩塌体,根据其破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滑塌式、坠落式和倾倒式3种类型。
现有技术中,加固危岩的方法有清除、灌浆封闭、锚固、支撑、充填、栅栏及拦石墙、排水、挂网等。当危岩下方地表坡度平缓(20°以内)、具有0.5~1倍陡崖高度的地形平台,且平台上无重要建筑物及居民居住或危岩下方具有有效防御措施的条件下时,宜采用清除措施,但危岩清除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监测,避免引发不稳定危岩体。
当危岩体破裂面较多、岩体较破碎时,宜进行有压灌浆处理。灌浆技术应在危岩体的中、上部钻设灌浆孔,灌浆孔宜陡倾,并在裂缝前后一定宽度内按照梅花桩型布设。灌浆孔应尽可能穿越较多的岩体裂隙面尤其是主控裂隙面。所以它需要穿过危岩的裂隙,对危岩本身具有危害,造成危岩的不稳定性。
锚固使用锚杆或锚索连接、固定危岩与母体的方法,目的在于限制主控结构面的扩展,理论上是由锚杆的抗剪强度提供锚固力。通过锚固,锚杆的实际受荷可平衡危岩重力、地震力等下滑力。它的缺点为锚固会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并且对于破坏严重的危岩加固达不到理想效果。
危岩支撑适用于坠落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及基座具有岩腔的滑塌式危岩。支撑适用于较坚硬、完整和节理较少的危岩,对于不完整的危岩达不到效果。
拦石墙对于山体坡度的要求较高,并且造价比较高。
挂网的承载力有限,对于较大的岩石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现有技术并不能有效的加固危岩,并且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危岩防护的网带自预紧式安全锚固装置,不仅能有效的加固危岩,而且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性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本发明对危岩的大小以及数量没有特定的要求,其加固的广泛性较好;同时在加固时不需要接触危岩,不会影响危岩的稳定性;并且装置简单,材料方便易得,造价低;本发明装置对下落的危岩有预紧的效果,这样可以减小危岩的冲击力,有效的防止危岩产生的伤害。
本发明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表征为:
一种用于危岩防护的网带自预紧式安全锚固装置,包括锚索1、链轮系统、板4、网格8,
所述锚索1与山体51锚固连接。
所述链轮系统包括两条链2、两组滑轮单元、一个预紧装置7;
所述每条链2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通过锚索装置1固定于山体51,活动端分别连接有板4、网格8;
所述两组滑轮单元呈左右分开,每个滑轮单元包括远近两个定滑轮;
两条链2依次绕过近端定滑轮(621、622)、经过预紧装置7,绕过远端定滑轮(611、612),链2与其都保持摩擦接触。
所述预紧装置7位于两组滑轮单元之间,预紧装置7主要包括框架14、齿条柱13、齿轴11、活塞9、加强板15、齿轮系统10、第一牛腿121、和第二牛腿122,
框架14上设有第二牛腿122;
齿条柱13具有两排齿条,齿条柱13顶部设有第一牛腿121,第一牛腿121、第二牛腿122外形契合;
齿轴11内设置有齿条柱13,保证齿条柱13在齿轴11呈直线移动;
活塞9设置于齿条柱13底部,与齿条柱13一起在齿轴11内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3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防伪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波纹钢管涵洞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