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凝土拱坝的温控防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7820.1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4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井向阳;潘燕芳;黎满林;邵敬东;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12 | 分类号: | E02B7/12;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拱坝 温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拱坝的温控防裂方法。
背景技术
通水冷却是目前拱坝施工中最主要的温度控制措施,即通过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来调控拱坝的基础温差、内外温差、以及上下层温差。但是对于高拱坝而言,其施工周期较长,沿坝体高程方向的温度梯度是更为现实的威胁,是诱发贯穿性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的拱坝建设实践中,通常将拱坝分为五个区:已灌区、灌浆区、同冷却、过渡区、盖重区,通过分区控制坝体温度场进而来控制拱坝的宏观温度梯度。同冷区的混凝土通常处于水管冷却过程的中期、二期,此阶段的混凝土弹模已较大,约束条件下的温度梯度及温差变形极易造成拉应力的陡增,是拱坝防裂的关键部位。然而,对于同冷区而言仅通过现有的温控措施进行通水冷却防裂,其对快速施工的拱坝而言防裂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裂效果较好的用于混凝土拱坝的温控防裂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拱坝的温控防裂方法,包括同步进行的同冷区温度场控制和同冷区高度范围控制;
所述同冷区温度场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水管冷却过程在时间历程上至少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包括一期冷却、中期冷却和二期冷却;
b、在浇筑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实时将已浇坝体分为至少五个温控区,包括依次从下往上的已灌区、拟灌区、同冷区、过渡区和盖重区;对各温控区进行步骤a所述的冷却,并确保冷却时盖重区处于一期冷却阶段、过渡区处于中期冷却阶段、拟灌区和同冷区处于二期冷却阶段;
c、根据温度场监测结果并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求解拱坝的温度应力,根据数值计算分析成果,动态调控水管冷却过程。
进一步的是,所述同冷区高度范围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拱坝混凝土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选取温度梯度小于等于T0且抗裂安全系数大于等于Kf的方案,根据所选方案确定同冷区高度的取值范围;
2)、根据拱坝混凝土的浇筑进度和横缝灌浆进度,确定拱坝的悬臂高度H0;H0=H1-H2,H1为某坝段实际浇筑进度下的顶部高程,H2为该坝段已灌区的顶部高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不同悬臂高度情况下的坝体结构应力及其分布,选取抗裂安全系数大于等于Kf的工况,确定该工况下的悬臂高度的取值,然后以悬臂高度为条件确定同冷区高度的取值范围;
3)、根据所处的季节气温的变化,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进行复核,然后依据所求的拱坝温差应力结果,选取抗裂安全系数大于等于Kf的方案,根据所选方案确定同冷区高度的取值范围;
4)、根据同冷区所处的应力约束条件,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拱坝的结构约束应力及其分布情况,选取抗裂安全系数大于等于Kf的方案,根据所选方案确定同冷区高度取值范围;
5)、将步骤1)至4)中所确定的同冷区高度取值范围取交集,确定同冷区高度的最终取值范围;
其中,T0的取值范围为1.0~2.5℃/m,Kf的取值范围为1.3~1.8。
进一步的是,同冷区温度场控制的步骤a中,所述一期冷却的持续时间不少于21天;所述中期冷却的持续时间不少于69天;所述二期冷却的持续时间不少于60天。
进一步的是,所述中期冷却分为三个温控阶段;第一温控阶段为控温阶段,其持续时间不少于29天,且混凝土温度日变化幅度A≤1℃;第二温控阶段为降温阶段,其持续时间不少于30天,且混凝土温降速率R≤0.5℃/d;第三温控阶段为控温阶段,其持续时间不少于10天,且混凝土温度日变化幅度A≤0.5℃。
进一步的是,所述二期冷却分为两个温控阶段;第一温控阶段为降温阶段,其持续时间不少于30天,且温降速率R≤0.3℃/d;第二温控阶段为控温阶段,其持续时间不少于30天,且混凝土温度日变化幅度A≤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7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地连墙及其水平拼接方法
- 下一篇:公路桥梁薄壁墩无支架翻模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