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粉虫粉碎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75446.1 | 申请日: | 2015-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7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涪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8/10 | 分类号: | B02C18/10;B02C18/18;B02C18/2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 地址: | 40267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黄粉虫 粉碎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加工机械,具体涉及一种黄粉虫粉碎机。
背景技术
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原产北美洲,50年代从苏联引进我国饲养,黄粉虫干品含脂肪30%,含蛋白质高达5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因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黄粉虫油是以黄粉虫为原料生产的一种优良的昆虫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有油酸,亚油酸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微量元素成分丰富,含糖量低。目前,在加工黄粉虫油中,需要进行粉碎的步骤。粉碎前一般会将黄粉虫进行冷冻,这样粉碎后不会造成汁液的流出,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黄粉虫油的成分。但是,冷冻后的黄粉虫硬度会变大,采用一般的切割粉碎将难以切割成符合加工要求的粉料,而且会对切割的刀头造成损伤,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对冷冻不彻底或者是不冷冻的黄粉虫进行加工,会造成汁液的流出,难以进行汁液的收集,而且汁液会附着在设备上,难于清理和清洗。如果不进行粉碎,则会严重影响黄粉虫油的提炼,完全达不到工业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粉虫粉碎机,能够对冷冻后的黄粉虫进行粉碎,达到提炼黄粉虫油的加工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黄粉虫粉碎机,包括支架,所述直径上设有竖向的粉碎斗,所述粉碎斗中插入有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铰刀套,所述铰刀套上设有螺旋铰刀;所述粉碎斗上位于铰刀套的下方水平设有矩形的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设有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通过转轴能够带动下端固定的铰刀套进行旋转,从而带动铰刀套上的螺旋铰刀转动。当然了,为了能够对冷冻的黄粉虫进行粉碎,螺旋铰刀的旋向与转轴的转动方向向对应,便于进行粉碎和送料。由于采用了螺旋铰刀对黄粉虫进行粉碎,避免了传统的采用切割的方式进行粉碎时设备容易损坏,粉碎不彻底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粉碎斗的下方设置了挡板,能够通过抽拉挡板实现对整个粉碎斗下方的开闭。这样,能够根据加工的需要,自由选择粉碎斗中黄粉虫的粉碎时间和粉碎的程度,使得整个粉碎的过程更加的可控。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粉碎斗的内壁上设有高铬合金层。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铰刀套的材质为高铬合金。采用高铬合金作为耐磨材料,能够大大提高铰刀套和粉碎斗的使用寿命。并且更重要的是,在粉碎的过程中能够减少设备因为磨损而掉落的碎屑,大大提高了黄粉虫粉料的纯度。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有更好的粉碎效果。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支架上设有上下两个支撑板,所述电机固定在上支撑板上,所述粉碎斗固定在下支撑板上。该设置,能够将整个装置牢固固定在支架上,并且能够减小电机的振动对粉碎斗的影响,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黄粉虫粉碎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支架1,下支撑板2,粉碎斗3,漏斗段31,粉碎段32,落料段33,上支撑板4,电机41,转轴42,铰刀套43,挡板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黄粉虫粉碎机,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1,支架1上固定有上下两个支撑板,其中下支撑板2上固定有一个竖向的粉碎斗3,粉碎斗3包括了上部的漏斗段31,中部的粉碎段32和下部的落料段33。其中粉碎段32为一个竖向的直段,并且在粉碎段32的内壁上附着有一层高铬合金的耐磨层。在上支撑板4上固定有一个电机41,电机41的输出轴朝向布置。在电机41的输出轴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一个转轴42,在转轴42的下端固定有一个铰刀套43,铰刀套43的表面上设有螺旋的铰刀,铰刀的材质也是高铬合金。粉碎段32与落料段33是焊接在一起的,在落料段上开有一个矩形槽,矩形槽中插入有一个挡板5,通过挡板5的插入可以将落料段33封闭,将挡板5拉出可以将落料段33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涪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涪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5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向型驱动叉车AGV
- 下一篇:一种粉碎机锤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