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丁酯类增塑剂生产的循环醇精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6033.0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1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韧;邢光全;魏乐钊;武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12 | 分类号: | C07C31/12;C07C29/76;C07C43/04;C07C41/3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丁酯类 增塑剂 生产 循环 精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丁酯类增塑剂生产的循环醇精制装置,属于醇类精制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丁酯类增塑剂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酯化反应,其催化剂大多选用的是高纯度酸,因此在酯化反应中会产生较多的副反应,其中一种就是丁醇分子间脱水产生丁醚。且在丁醇的长时间循环利用后,丁醚的含量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酯化反应的时间和产品的质量。使用时间久的循环醇中,丁醇含量约为40wt%,丁醚含量约为60wt%。传统的工艺是将使用时间久的循环醇作为废品来处理,造成较大地浪费。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将循环醇回收利用的循环醇精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丁酯类增塑剂生产的循环醇精制装置,解决了原有工艺中丁醇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了丁醇利用率,保证了酯化反应的时间和产品产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丁酯类增塑剂生产的循环醇精制装置,包括循环醇储罐,循环醇储罐与进料泵、洗醇塔、再沸器和U型管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洗醇塔依次连接冷凝器、醇水分离罐、醇收集罐,洗醇塔还与醇水分离罐相连。
其中:
所述的循环醇储罐通过进料泵与洗醇塔的上部相连;
所述的循环醇储罐内部设有分布器,大大增加了水和循环醇的接触面积,使水和循环醇充分混合;
所述的循环醇储罐与U型管之间的连接管线的最低点设有倒淋阀,以防止出现因连接管线内憋压而导致的U型管放空喷料现象。
其工作原理为:根据循环醇中丁醇和丁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将其分离得到纯度高的丁醇和丁醚,再根据精馏的原理,将水中溶解的丁醇精馏出来。
其操作方法如下:
(1)当丁酯类增塑剂生产过程中的循环醇质量较差时,将循环醇送至循环醇储罐,液位维持在60%;
(2)向循环醇储罐充水至液位达到80%;
(3)打开进料泵,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洗醇塔进料量为2m3/h,建立循环醇储罐→进料泵→洗醇塔→再沸器→U型管→循环醇储罐流程,同时打开循环醇储罐与U型管之间连接管线最低点的倒淋阀,以排空连接管线内的空气,防止出现因连接管线内憋压而导致的U型管放空喷料现象;
(4)上述流程建立后,打开洗醇塔的加热调节阀,控制洗醇塔塔顶温度在97.2℃,建立洗醇塔→冷凝器→醇水分离罐→洗醇塔流程;
(5)上述流程建立后,装置稳定运行,塔顶温度比较稳定,循环醇储罐液位下降比较缓慢,每天可下降5%左右的液位;
(6)当装置中循环醇储罐液位降至60%时,重新向循环醇储罐中充水至80%液位;
(7)待循环醇储罐的液位再次降到60%时,将生产装置中的循环醇再次泵送至循环醇储罐,然后再向其中充水至80%液位;
(8)若在系统正常的运行中,循环醇储罐液位未到60%,但是洗醇塔塔顶温度降低,循环醇储罐液位下降速度过快时,说明循环醇储罐中含水较少,需及时向其中补水;
(9)定期及时分析循环醇储罐中物料的醇含量,醇含量过低时,将循环醇储罐中的低沸物按三废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其中,丁酯类增塑剂包括DBP、TBC、ATBC、DIBP等;由于丁醇的沸点较低,加热系统采用蒸汽凝液加热,加强了热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降低了丁酯类增塑剂生产过程中丁醇的消耗,将循环醇中的丁醇和丁醚进行充分分离,分离后的丁醇及丁醚的纯度均达到99%以上,丁醇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丁醇的利用率,同时副产高纯度丁醚,节约了生产成本;循环醇中大量的副反应产物被分离,保证了酯化反应的时间,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产量;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循环醇储罐;2、进料泵;3、洗醇塔;4、冷凝器;5、醇水分离罐;6、醇收集罐;7、再沸器;8、U型管;9、倒淋阀;10、分布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6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旋薄荷酮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氟烯烃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