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桁架楼承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7954.0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3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军;顾小蕾;赵月华;虞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范绿色建筑(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2 | 分类号: | E04B5/32;E04B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袁红红 |
地址: | 2155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桁架 楼承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快速建成的钢结构建筑物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压型钢板组合板日益得到推广和应用。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相比,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及楼承板)具备以下优点:楼承板压型钢板可以作为现浇混凝土的永久模板,省却了在施工中安装和拆除模板等工序,从而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当楼承板压型钢板安装好以后可以作为施工平台使用,不必使用临时支撑,减少了安装板筋的工作量;采用楼承板压型钢板可以减少楼板混凝土用量,减少的楼板自重又可以相应的减少梁、柱和基础的尺寸,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楼承板压型钢板的肋部可以放置水电管线,从而使结构层与管线合成一体,间接地加大了层高或降低了建筑高度,给建筑设计带来灵活性;在施工阶段,楼承板压型钢板可作为钢梁的连续侧向支撑,提高了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在使用阶段,提高了钢梁的整体稳定性和上翼缘的局部稳定性。以上几个优点都可以相当大程度地缩短施工时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建筑使用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大跨度、大开间楼板的应用越来越多,楼板的刚度、隔音、保温等效果,无法达到工程所需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具有受力模式合理、选材经济,综合造价优势明显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位于底部的模板与焊接于所述模板上的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为波浪形,两架所述支撑钢筋的波峰两两相交,焊接于第一加强筋上,在所述支撑钢筋的腰部焊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0mm~120mm,所述支撑钢筋的波谷焊接于所述模板上;所述模板与所述支撑钢筋相接处设置有承接凸条,所述模板的两边分别设置有搭接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板通过所述搭接结构两两相接时,呈闭合状态。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模板上承载了三套钢筋桁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模板上,每一套钢筋桁架之间,皆设置有若干缓冲凸起。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板为压型镀锌钢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的厚度为0.8mm~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钢筋桁架楼承板,受力模式合理、选材经济,综合造价优势明显;本发明可调整钢筋桁架的高度与钢筋的直径,以适应各种跨度较大的楼板;本发明钢筋排列均匀,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合理,由此建造而成的楼板的双向刚度相近,有利于建筑物抗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图1的右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模板,2、第一加强筋,3、第二加强筋,4、钢筋桁架,5、承接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位于底部的模板1与焊接于所述模板1上的钢筋桁架4;所述钢筋桁架4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为波浪形,两架所述支撑钢筋的波峰两两相交,焊接于第一加强筋2上,在所述支撑钢筋的腰部焊接有第二加强筋3,所述第一加强筋2与所述第二加强筋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0mm~120mm,所述支撑钢筋的波谷焊接于所述模板1上;所述模板1与所述支撑钢筋相接处设置有承接凸条5,所述模板1的两边分别设置有搭接结构,所述模板1通过所述搭接结构两两相接时,呈闭合状态,在所述模板1上,每一套钢筋桁架4之间,皆设置有若干缓冲凸起。
每个所述模板1上承载了三套钢筋桁架4。
所述模板1为压型镀锌钢板,所述模板1的厚度为0.8mm~1.2mm。
钢筋桁架楼承板在施工阶段,将底下的压型钢板相互扣接,以托住混凝土,由钢筋桁架提供强度和刚度;在使用阶段,钢筋桁架就是混凝土楼板的配筋,以承受使用荷载。因此,它具有压型钢板组合或非组合楼板的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又具有现浇整体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时楼板厚度100~200mm,施工阶段无支撑跨度3~5m,而传统压型钢板楼板厚度110mm以上,施工阶段无支撑跨度为2.5~3.5m。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明显优于现浇板和压型钢板,最大无支撑楼板跨度可做到5.4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范绿色建筑(常熟)有限公司,未经风范绿色建筑(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7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织轴
- 下一篇:一种快速治理雨水管错位漏砂、涌砂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