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系统仿真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7211.3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9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霞;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12;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南毅宁;桑传标 |
地址: | 10150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系统 仿真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润滑系统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润滑系统基础模型以及润滑元件的输入变化范围进行流体系统仿真,得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所述工作流包括润滑系统的润滑元件在不同工况下分别对应的输入参数及对应的输出参数;
按照预置的实验设计算法对所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进行实验设计计算,得到所述润滑系统的润滑元件在每个工况下对应的多份离散的样本点数据,其中,一份样本点数据包括一组输入参数及对应的输出参数;
在所述离散的样本点数据的基础上拟合连续曲面,得到反应所述润滑元件的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响应面模型;
对所述响应面模型使用预置的最优解算法进行最优解求解计算,得到所述润滑元件的理想输入参数与对应的理想输出参数;
将所述润滑元件的理想输入参数与对应的理想输出参数输入到流体系统仿真软件,得到所述润滑系统的仿真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置的实验设计算法对所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进行实验设计计算,得到所述润滑系统的润滑元件在每个工况下对应的多份离散的样本点数据包括:
按照预置的两层全因子设计算法、三层全因子设计算法、或拉丁超立算法对所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进行实验设计计算,得到所述润滑系统的润滑元件在每个工况下对应的多份离散的样本点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离散的样本点数据的基础上拟合连续曲面,得到反应所述润滑元件的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响应面模型包括:
在所述离散的样本点数据的基础上拟合连续曲面,得到反应所述润滑元件的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线性模型、二阶模型、或插值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响应面模型使用预置的最优解算法进行最优解求解计算,得到所述润滑元件的理想输入参数与对应的理想输出参数包括:
对所述响应面模型使用预置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或者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算法进行最优解求解计算,得到所述润滑元件的理想输入参数与对应的理想输出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所述润滑系统基础模型通过1D流体系统仿真软件搭建;
所述利用润滑系统基础模型以及润滑元件的输入变化范围进行流体系统仿真,得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包括:
使用1D流体系统仿真优化软件与所述1D流体系统仿真软件,利用通过1D流体系统仿真软件搭建的润滑系统基础模型以及润滑元件的输入变化范围,联合进行流体系统仿真,得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
6.一种润滑系统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仿真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润滑系统基础模型以及润滑元件的输入变化范围进行流体系统仿真,得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所述工作流包括润滑系统的润滑元件在不同工况下分别对应的输入参数及对应的输出参数;
实验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按照预置的实验设计算法对所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进行实验设计计算,得到所述润滑系统的润滑元件在每个工况下对应的多份离散的样本点数据,其中,一份样本点数据包括一组输入参数及对应的输出参数;
响应面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离散的样本点数据的基础上拟合连续曲面,得到反应所述润滑元件的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响应面模型;
最优解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响应面模型使用预置的最优解算法进行最优解求解计算,得到所述润滑元件的理想输入参数与对应的理想输出参数;
第二仿真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润滑元件的理想输入参数与对应的理想输出参数输入到流体系统仿真软件,得到所述润滑系统的仿真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按照预置的两层全因子设计算法、三层全因子设计算法、或拉丁超立算法对所述润滑系统的工作流进行实验设计计算,得到所述润滑系统的润滑元件在每个工况下对应的多份离散的样本点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72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波强激光武器动态毁伤概率确定方法
- 下一篇:内衣设计系统及内衣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