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4883.9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仲益;栾华健;沈斌;金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工 难断屑 材料 麻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属于麻花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机械性能不断提高。在这些材料中,如不锈钢、铝合金、铜、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等属于难加工材料。钻削这些材料时,由于材料的韧性好,切屑不易折断,又由于钻削是半封闭加工,切屑不易排出,使得钻削难以顺利进行。因此,钻削这类难加工材料时,尤其是钻削韧性大的材料时,断屑处理尤为重要。切屑处理的关键就是须合理断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特点是:包括刀体和柄部,刀体和柄部是以同一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同轴圆柱体,所述刀体上磨出有螺旋状排屑槽,排屑槽之外的实体部分为刀背,刀体头部的端面位置磨有后刀面,后刀面与排屑槽的交线形成主切削刃,刀体形成排屑部以及与其衔接的刃部,所述主切削刃包含依次衔接的第一顶角段、过渡圆弧段和第二顶角段。
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其中,所述两主切削刃上第一顶角段之间的夹角为100°~110°,第二顶角段之间的夹角为145°~155°,过渡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0.5d1~0.55d1,两主切削刃上过渡圆弧段与第二顶角段连接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0.35d1~0.4d1,其中d1是刃部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其中,所述排屑部的轴向长度L1=孔深+1.5d1+10mm,其中d1是刃部的直径。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其中,所述柄部的直径是大于或等于d1的最小偶数值,其中d1是刃部的直径。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①采用大顶角与小顶角的双顶角设计,使铁屑经过两次变形,从而达到断屑的效果;
②中心小顶角设计有利于钻头加工时的定心;
③大小顶角之间采用圆弧过渡,减少应力集中,减缓钻头磨损,同时能够控制铁屑形状;
④适用于难断屑材料的孔加工,有效改善难加工材料加工后孔表明的光洁度,由于解决了断屑问题,使得铁屑顺利排出,避免铁屑划伤孔壁。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麻花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麻花钻刃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用于加工难断屑材料的麻花钻,包括刀体和柄部3,刀体和柄部3是以同一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同轴圆柱体,刀体上磨出有螺旋状排屑槽4,排屑槽4之外的实体部分为刀背5,刀体头部的端面位置磨有后刀面,后刀面与排屑槽4的交线形成主切削刃,刀体形成排屑部2以及与其衔接的刃部1。
如图3、图4所示,主切削刃包含依次衔接的第一顶角段6、过渡圆弧段7和第二顶角段8。过渡圆弧段7位于第一顶角段6与第二顶角段8之间。
两主切削刃上第一顶角段之间的夹角为100°~110°,定心效果好,第二顶角段之间的夹角为145°~155°,过渡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0.5d1~0.55d1,两主切削刃上过渡圆弧段与第二顶角段连接点之间的径向距离d3为0.35d1~0.4d1,其中d1是刃部的直径。
排屑部的轴向长度L1=孔深+1.5d1+10mm,其中d1是刃部的直径。
柄部的直径d2是大于或等于d1的最小偶数值,其中d1是刃部的直径。长度L2根据标准DIN6535-HA设计,刀具总长为L。
采用大顶角与小顶角的双顶角设计,使铁屑经过两次变形,从而达到断屑的效果;中心小顶角设计有利于钻头加工时的定心;大小顶角之间采用圆弧过渡,减少应力集中,减缓钻头磨损,同时能够控制铁屑形状。
本发明适用于难断屑材料的孔加工,传统钻头在加工难断屑材料时会由于缠屑导致加工阻力增大,严重导致断刀,而本发明钻头能有效改善难加工材料加工后孔表明的光洁度,由于解决了断屑问题,使得铁屑顺利排出,避免铁屑划伤孔壁。
需要理解到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4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球槽铣削方法
- 下一篇:光能传输系统、材料加工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