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8018.3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9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升;李智;田爱芬;蔺江鹏;张政;王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27/02 | 分类号: | B64D2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多功能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无人机在军用侦查、干扰,民用救灾、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优势,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是当前的热门技术。尤其是倾转旋翼机,由于既具有旋翼无人机的垂直起降、自主悬停等功能,也能像固定翼飞机一样巡航,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目前倾转旋翼机控制复杂,可靠性不足,无论是油动还是电动都存在不足,目前纯电动倾转旋翼(涵道)无人机航时航程短的缺点,纯油动(涡喷、涡扇或油动旋翼)结构复杂、成本与控制难度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该飞行器的结构简单,航程及航时均长,可靠性较高,控制灵活、方便,并且成本降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包括控制器、双机身结构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
双机身结构的中部设有驱动双机身结构起降、悬停及飞行的油动系统,双机身结构中主翼的两端及双垂尾的后部均设有用于调整双机身结构姿态的电动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油动系统的控制端及电动系统的控制端相连接。
所述油动系统包括油箱及发动机,油箱的出油口与发动机的入油口相连通,发动机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电动系统包括电机及螺旋桨,螺旋桨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的控制端与控制端的输出端相连接。
还包括发电机,发电机的驱动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发电机的输出端与电池的充电接口相连接。
所述发动机通过倾转机构固定于双机身结构的中部。
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发动机的入油口相连通。
所述发动机为涡喷发动机或活塞发动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中通过油动系统提供双机身结构起降、悬停与飞行,进而延长飞行器的航程和航时,通过电动系统进行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确保飞行器飞行过程的稳定、可靠及安全。另外,油动系统与电动系统独立工作,控制较为方便、灵活,同时有效的降低飞行器设计的难度以及制作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双机身结构、2为发动机、3为电机、4为螺旋桨、5为主翼、6为垂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包括控制器、双机身结构1以及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池;双机身结构1的中部设有驱动双机身结构1起降、悬停及飞行的油动系统,双机身结构1中主翼5的两端及双垂尾6的后部均设有用于调整双机身结构1姿态的电动系统,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油动系统的控制端及电动系统的控制端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油动系统包括油箱及发动机2,油箱的出油口与发动机2的入油口相连通,发动机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电动系统包括电机3及螺旋桨4,螺旋桨4固定于电机3的输出轴上,电机3的控制端与控制端的输出端相连接。本发明还包括发电机,发电机的驱动轴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发电机的输出端与电池的充电接口相连接;发动机2通过倾转机构固定于双机身结构1的中部;油箱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发动机2的入油口相连通;发动机2为涡喷发动机或活塞发动机。
当所述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起飞时,倾转机构带动发动机2转至与地面垂直方向,从而通过发动机2为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垂直起飞提供升力;另外,通过电池为电机3供电,通过控制器调整四个电动系统来调整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的姿态,使其保持稳定,实现空中悬停;在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从悬停状态切换至高速平飞的过程中,仍然通过四个电动系统保证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的姿态平稳,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调整至高速平飞状态后,倾转机构带动发动机2转至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从而通过发动机2为油电混合多功能飞行器提供前飞推力,通过双机身结构1上的副翼来进行飞行器姿态控制,电动系统与油动系统相分离,当电池的电能不足时,通过发动机2驱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80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