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达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18517.4 | 申请日: | 2015-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8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修;齐藤义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S7/03 | 分类号: | G01S7/03;G01S7/40;G01S13/04;G01S13/93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安香子;黄剑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第1及第2雷达装置的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通过搭载于车辆的雷达装置检测前方的物体而执行警报、自动制动、自动驾驶来提高安全性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雷达系统,使用从一方的扫描端到另一方的扫描端依次扫描的第1波束和从上述另一方的扫描端到上述一方的扫描端依次扫描的第2波束检测物体,能够充分确保两个波束的交叉区域。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48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检测物体的雷达系统。
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雷达系统,具备第1雷达装置及第2雷达装置,该第1雷达装置具备发送对物体进行检测的第1发送信号的第1发送天线,该第2雷达装置具备发送对上述物体进行检测的第2发送信号的第2发送天线。上述雷达系统还具备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生成对上述第1发送天线及上述第2发送天线的指向性进行控制的波束控制信号。上述第1雷达装置还具备第1波束形成电路,该第1波束形成电路基于上述波束控制信号对上述第1发送天线进行控制,以使得将第1波束和第2波束交替地切换,并使用上述第1波束及第2波束发送上述第1发送信号,上述第1波束以预先设定的正面方向为中心从左向右改变放射角而扫描,上述第2波束以上述正面方向为中心从右向左改变放射角而扫描。上述第2雷达装置还具备第2波束形成电路,该第2波束形成电路基于上述波束控制信号对上述第2发送天线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2发送信号的相位与上述第1发送信号的相位反相。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雷达系统,具备:第1发送天线,放射承载了对物体进行检测的第1发送信号的波束;第2发送天线,放射承载了对物体进行检测的第2发送信号的波束;控制电路,生成波束控制信号,该波束控制信号以从上述第1发送天线及第2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在随机的时机相互重叠的方式使从上述第1发送天线及第2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的放射方向切换,来进行扫描;第1波束形成电路,基于上述波束控制信号,形成从上述第1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以及第2波束形成电路,基于上述波束控制信号,形成从上述第2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雷达系统,具备:第1发送天线,放射承载了对物体进行检测的第1发送信号的波束;第2发送天线,放射承载了对物体进行检测的第2发送信号的波束;控制电路,生成波束控制信号,该波束控制信号以在从上述第1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被向规定的放射方向放射起到下次被向该规定的放射方向放射的期间、从上述第1发送天线及第2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在多次时机相互重叠的方式,使从上述第1发送天线及第2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的放射方向切换来进行扫描;第1波束形成电路,基于上述波束控制信号,形成从上述第1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以及第2波束形成电路,基于上述波束控制信号,形成从上述第2发送天线放射的波束。
发明效果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雷达系统,能够检测物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雷达系统的故障判定系统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雷达装置1A(或1B)的构成要素的框图。
图3是用来说明图1的雷达装置1A及1B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是用来说明图1的故障判定部2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5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雷达装置1A及1B的动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雷达系统
1A、1B雷达装置
2故障判定部
3显示部
10发送波束形成控制部
11代码生成部
12发送基带处理部
13波束形成部
14发送RF部
14A相控阵天线
15接收RF部
15A接收天线
16接收基带处理部
17到来方向角度推定部
18物体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认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85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