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6032.1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仝扬扬;闫琛;徐浩;孙迎宾;王健强;王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金乡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72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智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对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在二次电缆两端线号无法显示时,来识别并重新定义每一根线的线号。
背景技术
二次电缆是用于控制信号传递和反馈的电缆,比如变电站中保护装置上用于控制、计量、保护及通信用电缆,都属于二次电缆,相对于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的动力电缆,即一次电缆。变电站中常用的二次电缆线芯一般有2*4、4*2.5、6*2.5、8*2.5、4*1.5、6*1.5、8*1.5、14*1.5(线芯数*线径)等。
二次电缆对线是在电力施工中常见的工作,传统的对线方法需要电缆的两端至少三名人员,同时需要一只万用表,两部对讲机,两端配合方能完成对线,而随着电缆长度、线芯数增加,对线工作会变得更加繁琐。目前为止,在电力行业中虽然有一些智能对线设备,但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了控制成本较高,而且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只需要开关和多个二极管及供电电池就可以完成任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携带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N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N为不为0的自然数,每个第一二极管的两端都引出一第一接线端,共有N+1个第一接线端;
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电源,电源的正极输出通过测试线接总接线端,总接线端与电源负极之间串联有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之间设有N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上都设有第二二极管,N条并联支路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模块中,多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线路上还串联有滑动变阻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都为发光二极管,且电源负极与总接线端之间设有开关。
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所述测试线与总接线端连接的一端连接测试夹,电源的正极通过测试线和测试夹与总接线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接线端的个数等于所要对线的二次电缆内线芯的根数。
基于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并且依次按编号顺序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或总接线端连接,同时闭合开关;
步骤三,首先确定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确定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确定不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当要确定任一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线芯时,将该线芯与总接线端连接,同时将原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与该线芯对应的第二接线端连接,同样利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该线芯的编号,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所有线芯都确定了编号为止;
步骤六,对线完毕,打开开关。
基于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并且依次按编号顺序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或总接线端连接,将测试夹与总接线端连接;
步骤三,确定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时,先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当要确定一根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二次电缆的线芯编号时,将接总接线端的测试夹取下,夹住该根线芯,这样电源的正极直接接到该根线芯;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根线芯对应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所有的线芯编号都确定,将测试夹取下,不接总接线端,也不接任何的第二接线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金乡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金乡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6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红小豆降血糖效果的物质的确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械搅拌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