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0747.6 | 申请日: | 2015-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充电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一种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电源的供电装置。传统充电桩包括:桩体、电气模块、保护模块和计量模块。桩体包括外壳和人机交互界面,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桩体可以分为落地式桩体和挂臂式桩体两种。电气模块包括充电插座、供电电缆、电源转接端子排等。计量模块包括电能表、计费管理系统、读卡装置等。每个模块功能单一而且独立,顶多就是有一些充电状态信息输出到充电桩显示系统或者用电管理部门的系统中,与用户的信息交互较少,无法给用户主动提供充电状态信息,电池状态信息,充电桩位置信息,充电桩是否空闲信息,充电开始及结束信息和费用及结算是否成功的信息等。此外,在充电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车数量的情况下,用户很可能好不容易找点一个充电桩但发现已经有人在充电了,用户只能原地无休止的等待或者寻找另外的充电桩,而且无法预知能否找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定位方法,为用户给电动汽车充电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充电桩经营单位对充电桩的管理提供便捷的通道,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率,增强了充电桩的可管理性,降低了管理、使用和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充电桩上安置小型基站,两个基站之间的间隔为一个基站功效覆盖范围半径,一个信号源被两个基站接收,形成无缝覆盖,不存在盲点,基站在架设时就确定了自身的位置,即到巷道口的距离,对基站按顺序进行阿拉伯数字编号,一个信号一次只与一个基站进行通信,并将基站所在位置信息传输到GPS定位信号收发模块中;
(2)GPS定位信号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充电桩地址信息,以及电池检测单元、电流感应单元将检测到的充电信息均发送给充电桩的中央处理模块,由中央处理模块将上述信息加密后通过TD-LTE通信模块与远端的信息平台连接,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的APP软件用个人固定或移动的智能终端获取充电桩的地址信息,以及充电桩是否正在工作;
(3)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获取充电桩的地址和充电信息后到达充电位置,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输入充电信息,人机交互模块将充电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模块;
(4)中央处理模块接收上传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同时根据充电信息控制计量模块开始进行充电;
(5)高压交流电依次通过保护模块、计量模块和电源转换单元后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然后通过充电接头为用户的电动汽车充电电池充电,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计量模块实时检测充电电量,并将充电信息反馈给中央处理模块,同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显示出来,电池检测单元和电流感应单元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和电流指标,并将上述信息也发送给中央处理模块,感应单元判断充电接头是否正被占用或者是否正在工作;
(6)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充电卡电量余额,确定其是否大于指定的充电阀值,若不足则提示充值;在继续充电的情况下,电池检测单元采集并检测电池组间及单体电池间的不均衡度,若超过事先设定值,则给出告警显示,提示及时对电池组进行均衡维护,并将该维护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上传至中央处理模块;
(7)电动汽车充电电池充电结束后,中央处理模块将各模块发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计算处理和加密,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人机交互模块的显视屏显示,同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信息平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不仅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出充电桩所在位置,而且可以实现实时性,确保可以随时追踪到司机所在具体位置;克服了司机无法找到充电桩的缺点,同时该方法易于操作,准确度高,能实时分析充电桩所在位置。通过加装GPS定位信号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充电桩地址信息发送给充电桩的中央控制模块,由中央控制模块将地址信息加密后通过TD-LTE通信模块与远端的信息平台连接,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的APP软件用个人固定或移动的智能终端获取充电桩的地址信息,然后用智能终端的导航软件引导用户找到最近的充电桩,从而避免用户需要时找不到充电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普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0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