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泄漏式运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56239.4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2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建;史立洲;张学忠;陆志浩;曹金海;王瑜;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焦炭码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7/02 | 分类号: | B60P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周庆路 |
地址: | 30045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运输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泄漏式运输车辆。
背景技术
运输车辆,尤其是自卸车车厢一般包括厢体,上端与所述的厢体铰接的尾门,同时,在厢体上还设置有对开式或者侧翻式顶盖,这种结构的车厢虽然能够实现自卸功能,同时能防止货物在运输处从车厢内迸溅处。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尤其是装在小颗粒的沙粒或沫煤等时,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漏料,这对于码头运输来说,来往车辆众多,漏料会导致细颗粒物料继续在道路上,造成扬尘,同时,在市区内运输时如果产生漏料,也会受到相关监察部门的责罚,如何解决自卸车的泄漏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防泄漏式运输车辆。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泄漏式运输车辆,包括厢体、开合式盖板和上端与所述的厢体铰接的尾门,还包括顶部防泄漏机构和车厢防泄漏机构,所述的顶部防泄漏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厢体尾端顶部且位于盖板后部的横梁,与所述的横梁固定连接的且倾斜设置并与盖板保持间隔的拱形上盖板,以及与所述的横梁铰接的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下表面由尾门支撑。
所述的上盖板与所述的横梁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梁。
所述的横梁固定在厢体与尾门的铰接座上。
所述的间隔在3-5cm。
所述的车厢防泄漏机构为对应设置在所述的尾门的下侧壁和/或两侧壁的边缘的密封条,当所述的尾门与厢体闭合时,所述的密封条与厢体的内壁面相接触。
所述的密封条为与所述的尾门焊接固定的方钢。
所述的车厢防泄漏机构包括设置在厢体尾部的下侧壁和/或左右侧壁上且外侧面与厢体后部开口齐平的平台,设置在所述的平台内侧并将平台上表面过渡至厢体内表面的斜板,在所述的斜板与厢体的内表面间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的平台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在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截面为圆形的钢管,所述的钢管的最外侧与所述的平台的外侧面齐平。
所述的平台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在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截面为圆形弹性管,所述的弹性管的最外侧稍凸出于所述的平台的外侧面。
还包括与所述的厢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的底板,所述的平台和支撑板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底板的内端与斜板相顶持以提高接触点,避免斜板发生形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一个固定的上盖板和一个活动板的设计,有效对尾门上部与盖板间的空白区域进行遮蔽,能防止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产生的溅出,避免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构成影响。同时采用设置在厢体内部的密封机构,避免了尾门开合时的干扰,同时,采用斜板过渡,避免了卸料残留,利用平台的外侧面与尾门内侧面相抵触,增大了接触面积,有效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防泄漏式运输车辆的顶部防泄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车厢防泄漏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车厢防泄漏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防泄漏式运输车辆包括厢体和上端通过固定设置在厢体的两侧板底部的铰接座与所述的厢体铰接的尾门,所述的厢体上设置有对开式或者侧开式拱形盖板10,其中,还包括顶部防泄漏机构和车厢防泄漏机构,所述的顶部防泄漏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厢体尾端顶部且位于盖板后部的横梁1,与所述的横梁固定连接的且向后倾斜设置并与盖板保持3-5cm间隔的拱形上盖板2,以及与所述的横梁铰接的活动板3,所述的活动板下表面由尾门(图中未示出)支撑。具体来说,所述的横梁固定在厢体与尾门的铰接座上,同时,为增强上盖板的强度,所述的上盖板与所述的横梁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梁。
利用一个固定的上盖板和一个活动板的设计,有效对尾门上部与盖板间的空白区域进行遮蔽,能防止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产生的溅出,避免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构成影响。而且上部固定下部铰接式设置,不影响现有的工作模式。
其中,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厢防泄漏机构为对应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尾门11的下侧壁和左右两侧壁的三个密封条4,当所述的尾门与厢体12闭合时,所述的密封条与厢体的内表面相接触。优选地,所述的密封条为与所述的尾门焊接固定的方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焦炭码头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焦炭码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6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