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刀孢轮枝菌LpTS01及其在防治烟粉虱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4910.3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4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胡琼波;姜艳芳;张博文;翁群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4;A01P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孢轮枝菌 保藏 分生孢子 烟粉虱 菌株 致死 中国典型培养物 环境无污染 有机农产品 分离纯化 活体生物 生物农药 杀虫剂 无毒性 防治 若虫 接种 应用 土壤 生产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刀孢轮枝菌LpTS01及其在防治烟粉虱中的应用。所述菌株从甘肃省永登县中川镇的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于2015年3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066。本发明所述的刀孢轮枝菌LpTS01对B型烟粉虱高度致病,对其2龄若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0.36×106分生孢子/mL(接种后第6天),致死中时(LT50)为4.23d(浓度10×106分生孢子/mL)。该菌株作为一种活体生物杀虫剂,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毒性,适用于有机农产品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株刀孢轮枝菌LpTS01及其在防治烟粉虱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小粉虱属Bemisia,烟粉虱的B与Q生物型是世界性的大害虫,严重危害全球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北京、台湾、新疆、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安徽、贵州等20个省份均有发生烟粉虱虫害。烟粉虱成、若虫均以口针刺吸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其大量取食可造成植株衰弱,取食过程中分泌的大量蜜露可诱发煤污病,造成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及果实等商品价值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烟粉虱还能传播双生病毒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emovirus)的病毒,以番茄黄卷叶病毒(TYLCV)以代表,引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烟粉虱的防治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化学防治是主要方法。长期使用化学防治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问题,在防治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化学药剂使用量,从而使防治成本不断提高。另外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影响环境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化学农药防治的安全性已成为限制农业害虫防治的关键因素,而开展和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烟粉虱成为一种趋势。真菌杀虫剂具有寄主范围广、对环境安全、防治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来国内外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虫生真菌)进行防治、野生虫生真菌的开发、生物工程重组、新型剂型的研究开发等。有多种虫生真菌可侵染烟粉虱,如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yrodi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并已有一些相关发明专利公开:
专利申请号201310392214.3公开一种玫烟色棒束孢菌菌株的分离及培养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410449469.3公开一种球孢白僵菌菌株SCWJ-2及其应用,其生防制剂可用于烟粉虱、西花蓟马、葱蚜和/或桃蚜的防治;
专利申请号201410449467.4公开一种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1-3及其应用,其生防制剂可用于烟粉虱、西花蓟马、葱蚜和/或桃蚜的防治;
专利申请号201410255857.8公开一株渐狭蜡蚧菌(保藏号为CGMCCNo.9220)及其在防治作物线虫和粉虱中的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210449949.0公开公开了一种玫烟色棒孢霉菌株(保藏号CCTCCNO:M2012400)及其在防治烟粉虱方面的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410317110.0公开一种基因重组玫烟色棒孢霉菌If01GM(保藏号CCTCCNO:M2014199)及其防治烟粉虱的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310635374.6公开了一种球孢白僵菌与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及其防治烟粉虱和白粉虱等粉虱类、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4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根瘤菌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生姜茎基腐病菌拮抗细菌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