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插秧稀泥育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43059.2 | 申请日: | 2015-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0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经勇;唐永群;姚雄;张现伟;王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田野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秧 稀泥 育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插秧稀泥育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育秧是水稻生产前期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中前期的长势长相,以及后期的产量框架,因此,水稻生产历来都非常重视秧苗素质的培养。水稻育秧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和工厂化育秧等。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务农越来越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稻的机插机收是水稻种植的当然之急。决定水稻机栽质量的好坏,除机械手的插秧熟练程度外,育苗是关键。泥浆育苗是从旱育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育秧方式。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出苗齐,取土方便,成功率高的一种育秧方式。目前大面积水稻机插秧泥浆育秧具有劳动强度大、运输成本高和影响土地耕作层等缺点,由此可见,能否发明出一种简便的机插秧稀泥育秧方法,使其具有操作方式简便,满足插秧机作业要求,机秧后的成苗率高的优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插秧稀泥育秧方法,该方法插秧秧苗素质健壮、易栽性好、秧苗整齐度高、稻种利用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机插秧稀泥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秧苗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交通方便的稻田作育秧田;
步骤二:秧田整地与培肥:于播种前5-7天除去秧田杂草,翻耕,并按每亩秧田施复合肥15-20公斤、混合肥35公斤或粪水500公斤,所述混合肥包括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5公斤;
步骤三:开沟作厢:播种前3~5天,按厢宽1.5米、厢面高出水面0.1米进行开沟作厢,厢面呈水平、厢与厢之间间隔0.8~1米;
步骤四:放置秧盘:掀起厢沟中稀泥对厢面进行填平补齐,在厢面摆放秧盘;
步骤五:秧盘装泥与施药:装泥前先除去厢沟中稻桩、杂草、石块和杂物,并将厢沟中泥土整细成稀泥状再装盘;秧盘装满稀泥后撒施杀虫剂和壮秧剂,再用刮秧板刮平泥面;
步骤六:播种:秧盘稀泥刮平后,按每个秧盘70g的干谷种量采取人工或播种器进行均匀播种;
步骤七:起拱盖膜:按厢面间隔0.4~0.8米插1块长2.2米、宽0.02米的竹块,竹块入泥处与秧盘保持0.05~0.1米的距离,作拱保持一致;盖上地膜,地膜四周用稀泥压紧封严;
步骤八:秧田管理:播种至揭膜期厢沟灌水,水不上厢面,揭膜后及时灌水上厢并追施断奶肥;秧苗2.5叶后保持沟中半沟水;秧苗移栽前1天施杀虫剂,同时施用送嫁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的复合肥中纯N、P2O5、K2O含量各为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秧盘摆放方式为:按秧盘的短边与厢面长边平行且呈水平放置秧盘,每个厢面中间摆2个秧盘;或秧盘的长边与厢面长边平行且呈水平放置秧盘、每个厢面中间摆4个秧盘,摆盘时秧盘相互压边对应整齐、秧盘底面紧贴厢面、依次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杀虫剂为3%克百威,所述撒施方式为:按每60-70个秧盘均匀撒施3%克百威75g与1000g壮秧剂的细碎混匀药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八中揭膜方式为:秧苗2叶1心以后晴天先两头揭膜炼苗2~3天,然后再全部揭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八中使用送嫁肥为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的育秧方法工序简单,育秧操作过程包括秧苗选择、秧田整地与培肥、开沟作厢、放置秧盘、秧盘装泥与施药、播种、起拱盖膜、秧田管理,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大面积水稻机插秧泥浆育秧;培育的插秧秧苗素质健壮、易栽性好、秧苗整齐度高、稻种利用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具体详细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
一种机插秧稀泥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秧苗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交通方便的稻田作育秧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430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白骨壤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麦麦圆蜘蛛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