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及镀银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4042.0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8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煜晨;黄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晨隆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0/02;C23C18/44;D06M101/32;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等离子 改性 纳米 原位 生成 镀银 方法 织物 | ||
1.一种基于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1)将已经过去油处理的涤纶或锦纶织物放入使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设备中进行等离子处理;
(2)将经过等离子处理的织物放入反应容器中,先取10%的配制好的硝酸银溶液加入到反应容器中,使Ag+在被刻蚀的织物表面均匀吸附;
(3)先取10%配制好的NaBH4溶液与配制好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混合,在5分钟时间内缓慢加入到反应容器中,使吸附在织物表面的银离子在原位还原成纳米银微粒,形成晶种;
(4)还原反应10分钟后,分别加入余下的硝酸银溶液和NaBH4溶液,并温度逐渐加热至保温,溶液中的银离子被不断的还原成纳米银微粒并向织物表面的银微粒晶种聚集,其中保持溶液均匀循环,直至溶液澄清,反应结束产生镀银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处理的处理时间为0.5~20min,极板间距4~10mm,气氛为氧气,放电功率60~100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g+吸附过程中溶液温度控制在25~30度,银离子吸附时间为10~20分钟;并保持溶液均匀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酸银溶液、所述的NaBH4溶液与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在配制时均使用超纯水配制,其中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选择平均分子量为4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加入量控制在反应溶液总容量的0.05~0.25克/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过程是以1℃/分钟的速度将反应温度逐渐加热到60℃,然后保温。
6.基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生产的镀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银织物在经过等离子处理后,织物失重率为0.1~0.35%,表面刻蚀深度为10~45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等离子改性的纳米银原位生成镀银方法产生的镀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镀银织物在反应结束后的表面电阻小于0.1Ω,在10MHz~6GHz频率范围内电磁屏蔽效率达99.9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晨隆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晨隆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40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具有密封供电结构的喷流式洗衣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