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2885.7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董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K36/896;A61P31/06;A61K35/618;A61K35/583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316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瘰疬 外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现有医药疗效不显著,易复发,中医在辩正治疗中多采用化毒散结,但效果往往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5-18、夏枯草5-6、玄参2-4、没药6-8、胆南星2-4、牡蛎1-3、威灵仙5-7、川乌4-5、制香附子2-4、柴胡6-8、丹皮1-3、乌梢蛇3-4、远志2-4、骨碎补6-8、血竭3-4、麦穗七1-3、独角莲6-8、榔榆皮3-5。
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野菊花16、夏枯草5.5、玄参3、没药7、胆南星3、牡蛎2、威灵仙6、川乌4.5、制香附子3、柴胡7、丹皮2、乌梢蛇3.5、远志3、骨碎补7、血竭3.5、麦穗七2、独角莲7、榔榆皮4。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用纯正花生油放入大窝头煮熬十二小时后,用文火煮熬到滴水成珠,即成药膏,将药膏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采用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诸药合用具有促进微循环,散结祛瘀,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活血通络等功效,本发明的中药对皮肤无任何刺激及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疗效明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瘰疬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野菊花16、夏枯草5.5、玄参3、没药7、胆南星3、牡蛎2、威灵仙6、川乌4.5、制香附子3、柴胡7、丹皮2、乌梢蛇3.5、远志3、骨碎补7、血竭3.5、麦穗七2、独角莲7、榔榆皮4。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用纯正花生油放入大窝头煮熬十二小时后,用文火煮熬到滴水成珠,即成药膏,将药膏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郭某,男,62岁,患有瘰疬两周,颈部核块如黄豆大小,有数个,皮色不变,质稍硬,表面光滑,不热不痛,推之能活动,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两个疗程后,核块明显变小,后继续涂敷两个疗程,核块消失,治愈。
病例2:胡某,女,57岁,患有瘰疬数月,起初颈部核块如黄豆大小,有数个,随着时间加长,核块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数个核块互相融合成大的肿块,推之不能活动,疼痛,服用西药数周毫无疗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一个月后,核块明显变小,疼痛感消失,后继续巩固疗效涂敷两周,核块消失,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未经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28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深孔钻床
- 下一篇:数控车床大规格精密直驱主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