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型直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7424.0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0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盛;覃奀垚;黄浩;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力真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张文婷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直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密封型直流接触器,如图1所示,包括设于密封型金属外壳106内的静接触点101、动接触片102、金属芯杆103、动铁芯104、静磁极112、金属轴套105和线圈107,动接触片102通过金属芯杆103与动铁芯104相连,而动铁芯104由于磁路需要通过其外套设的金属轴套105与金属外壳106(轭铁)相连,因而导致动接触片102与金属外壳106之间直接连通。当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时,由于静接触点101(一般为强电、高电位)与动接触片102连通,因而静接触点101依次通过动接触片102、金属芯杆103、金属轴套105与金属外壳106导通并处于相同电位(强电、高电位)。在这种条件下,控制线圈107(一般为弱电,低电位)与静接触点101之间的电气间隙等同于控制线圈与金属外壳间的电气间隙108,此电气间隙较小,介质耐压较低,一般采用在线圈外围增加绝缘胶带的方式提高线圈与外壳之间的介质耐压。但在严酷的工作条件下,用来绝缘的胶带可能会被击穿,导致强电串入控制电路中,破坏控制电路,引起设备故障。
另外,如图2所示,现有的密封型直流接触器其动接触片102和金属芯杆103之间通过弹簧110活动连接,即金属芯杆上端活动穿置于动接触片内,该金属芯杆位于该动接触片上侧面的部分外固定有卡簧109,该金属芯杆位于该动接触片下侧面的部分外套设弹簧110,弹簧110下方设有垫片111。在金属芯杆上下运动时,其冲击力作用在卡簧和垫片上,造成卡簧和垫片的磨损大,易损坏,从而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能够提高线圈与接触点之间的电气间隙及介质耐压,从而提高接触器的可靠性,大幅度降低接触器强电串入控制回路的风险。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包括设于密封型金属外壳内的静接触点、动接触片、金属芯杆和传动机构,该动接触片与金属芯杆的上端部连接,该传动机构能够带动该金属芯杆的下端部沿其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以使该动接触片与两个静接触点同时导通或断开,所述金属芯杆的上端部和所述动接触片之间设有绝缘件使该金属芯杆与所述动接触片绝缘隔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件的上端部镶嵌有金属支架,该金属支架与所述动接触片活动连接,该绝缘件的下端部与所述动金属芯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支架为封闭型框架结构,该金属支架的底部镶嵌于所述绝缘件的上端部内,所述动接触片容置于该金属支架的封闭型框架结构的上部空间内,该动接触片的下侧面和所述绝缘件的上侧面之间设有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接触片的下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于该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件的上侧面设有凸起,所述弹簧的下端部套设于该凸起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绝缘件固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支架为方型框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芯杆的上端部外周设有环形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芯杆的位于所述绝缘件下侧面外的部分上设有台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动铁芯、金属轴套、回复弹簧、线圈和静磁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密封型直流接触器将传统的一根金属芯杆变更为一个组合结构件,即增加了绝缘件,绝缘件的上端部镶嵌金属支架,下端部镶嵌金属芯杆,动接触片连接于金属支架上,从而将金属芯杆与金属支架由绝缘件隔开。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动接触片不再于金属外壳导通,金属外壳不再处于高电位,与线圈相邻的各金属件如金属外壳、金属芯杆、金属轴套和静磁极均处于悬浮电位,动接触片与线圈间的电气间隙等于原电气间隙加上新增加的绝缘件增加的电气间隙(附图3中的绝缘件新增电气间隙=b+c+d),从而提高了线圈与接触点之间的介质耐压,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密封型直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密封型直流接触器所述金属芯杆与动接触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金属芯杆与动接触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01——静接触点102——动接触片
103——金属芯杆104——动铁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力真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力真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7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穿通电极的半导体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扁电缆自动卷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