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5254.2 | 申请日: | 2015-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3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叶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井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颖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净化槽。
背景技术
净化槽属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和重复利用。污水在净化槽内的净化过程是,污水进入净化槽通过沉淀分离槽进行预处理,去除比重较大的颗粒及悬浮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过滤槽内装有填料,在填料上的厌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去除可溶性有机物。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分离,并对经过过滤的水进行消毒和收集。现有的净化槽需要提供进水动力,使得污水能够经过上述净化区域,并使经过处理的清水从净化槽内排出。
目前,有公司设计开发出了无需提供进水动力的净化槽,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372881.6;授权公告号CN103086564B】公开的一种无动力净化槽,包括槽本体、流入口、流出口、检查口及覆盖在检查口上的盖,槽本体的中部空间通过隔板将槽本体分隔为第一厌氧槽和第二厌氧槽,第一厌氧槽和第二厌氧槽的底部分别设有供放第一过滤材、第二过滤材的栅搁板。流入口呈直角状、位于第一厌氧槽的上部,流出口位于第二厌氧槽的上部,流出口的最高点在流入口的最低点水平线之下。第二厌氧槽上部设有过滤单元,过滤单元由过滤腔室、自动洗净弯管、过滤槽及放置在过滤槽内的第三过滤材组成。过滤腔室右空间设有消毒单元,两个中间处理水槽底部通过中间处理水槽侧壁与消毒腔室侧壁之间的空间与消毒槽相通。
由于净化槽属于小型的净化设备,净化槽内可供利用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污水经过的净化环节相对较少,净化槽与其他大型水处理设备相比净化能力相对较弱。例如上文专利中公开的无动力净化槽,过滤单元的过滤腔室位于第二过滤材上方,过滤腔室由隔板分割为两个左空间、两个中间处理水槽、右空间,两个左空间各自安装过滤槽,由于两个左空间相隔一定间距,导致了两个左空间中间的空间无法起到过滤作用。并且,过滤槽内放置的第三过滤材与污水的接触时间较短、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污水无法在过滤槽内被第三过滤材充分过滤,影响净化槽的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净化槽,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利用净化槽内的空间对污水进行充分过滤改善净化槽的净化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净化槽,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槽本体,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所述槽本体内具有将槽本体内腔分隔为第一净化腔室和第二净化腔室的隔板,所述进水口与第一净化腔室相连通,所述槽本体底部具有连通第一净化腔室和第二净化腔室的流通腔室,所述第一净化腔室内通过格栅板分隔出第一厌氧槽,所述第二净化腔室内通过格栅板分隔出第二厌氧槽,所述第二净化腔室内还设置有处理水槽,所述处理水槽与出水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厌氧槽上方水平布置有横截面呈矩形的滤床本体,所述滤床本体底部封闭,所述滤床本体内部具有过滤腔,所述滤床本体的内壁上具有若干个伸出内壁并将过滤腔分隔成迷宫形的过滤通道的挡板,所述过滤通道内设置有过滤介质,所述过滤通道的进口与第二净化腔室相连通,所述过滤通道的出口与处理水槽相连通。
本净化槽在使用过程中,污水从进水口进入槽本体,泥沙等大颗粒杂质沉淀到槽本体底部,第一厌氧槽和第二厌氧槽内的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处理的污水到达滤床本体。污水从过滤通道的进口流入,沿着挡板隔出的迷宫形的过滤通道内流动,在整个流动过程中,过滤介质中的好氧微生物将低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将经过处理的污水通过过滤通道的出口排到处理水槽中进行进一步净化,使净化之后的清水能够得到重复利用。通过在净化槽内沿水平设置滤床本体,污水在迷宫形的过滤通道内完成好氧微生物的处理过程,能够充分利用槽本体内有限的空间,使得污水被充分过滤,从而提高了净化槽的净化能力,改善了净化槽的净化效果。
在上述的净化槽中,所述滤床本体的一侧抵靠在隔板上,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弯折的挂钩,所述挂钩搭接在处理水槽的外壁上。这样的结构使得滤床本体的装配更方便,还可以通过增加滤床本体与隔板接触面上的定位,进一步提高滤床本体的稳定性;并且,滤床本体一侧与隔板抵靠,另一侧与处理水槽接触,充分利用了第二净化腔室内隔板与处理水槽之间本不具备净化功能的空间,增加了滤床本体的过滤面积,进一步改善了净化槽的净化效果。
在上述的净化槽中,所述滤床本体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与滤床本体正对的格栅板的最小宽度。滤床本体的长度与格栅板的宽度相适应,又不会与槽本体发生干涉,充分利用了第二净化腔室内的空间,进一步改善了净化槽的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井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井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25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