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8076.0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5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唐远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远芝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A01G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0307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干巴 工厂 化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野生食用菌培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eo-ta)层菌钢(Hymenomyeetes)非褶菌目(Aphyhoporales)革菌科(TheLephoraceae)革菌属(Thelephora)中的种类,在市场上称为干巴菌的还包括橙黄革菌(T.aurantiotineta)连坐革菌(T.vialis)掌状革菌(T.palmata)等其子实体从生珊瑚状多次分枝,由基部较厚的菌肉纤维状革质幼时柔软老后干韧,气香味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云南省分布广泛,昆明、楚雄、玉溪、丽江、保山、曲靖、思茅等地区均有分布。
干巴菌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2200m左右的松林地,主要是云南矮松地针叶林中,但也分布于松栎混交林或纯栎林中,它与松属植物(如云南松和思茅松等)有外生菌根关系,它独特的香味必须要在云南松林中的红土土壤这一生长环境才能得到保证,其它松林或者其它土壤则无法保证它独特的香味。研究发现干巴菌生长期较长,从菇蕾长到适合采摘的子实体需要20天左右,长到子实体老熟则需要30~40天左右,在地面生长期,天气的变化对干巴菌的生长发育和病虫害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若长时间不下雨空气湿度低于70%,子实体生长不良,容易发生萎缩病,一天一场小雨,阴晴交替,保持空气湿度80%左右,最有利于干巴菌的生长、发育,但若长时间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在95%左右,干巴菌容易发生粉红单端孢端病,因此干巴菌是一种非常娇气的野生菌种,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子实体出土后的20~30天,干巴菌主要采收时间为6月~9月,10月以后的干巴菌已很稀少。
干巴菌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4.15%、粗纤维为8.45%、总糖量为3.1%,并且每100g干巴菌中的维生素A为16.0mg、B族维生素为1.2mg,干巴菌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中的亚油酸含量最高,还含有新的对联三苯类色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干巴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如铁、钾、钠、磷、钙硒等。总之干巴菌营养丰富,口感好,一直以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几年野生干巴菌销售量逐年减少,价格攀升严重,每1000g售价最高达到1500元左右,已成为高价商品。现今还没有实现工厂化生产,因此开发一种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野生干巴菌的方法,是满足人们及市场所需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为实现干巴菌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本发明提供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干巴菌菌种,该菌种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 9902,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巴菌菌种的制备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
A、采摘新鲜粗壮的野生干巴菌,清理杂草和泥土后,用体积浓度为75%酒精清洁干巴菌表面,之后在无菌条件下纵向撕成块状;
B、将步骤A所得块状的干巴菌接种于下列培养基中:玉米面800~1200份、黄豆粉800~1200份、松油300~600份、维生素B1 0.2~0.8份、硫酸镁0.5~1.5份、质量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450~650份、质量浓度为10%的葡萄酸钙溶液180~300份、磷酸二氢钾0.2~0.8份、酵母40~60份,于22~25℃下进行斜面培养20~25天,得到干巴菌菌种,其保藏号为:CGMCC NO. 9902。
所述步骤A中块状的干巴菌长度为3~5cm、厚度1~2cm。
所述步骤B的斜面培养是在试管中完成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所述干巴菌菌种工业化生产野生干巴菌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保藏号为:CGMCC NO. 9902的干巴菌菌种,接种到营养袋的培养基中,同时将消毒处理的松树根插入该营养袋的培养基中,于22~25℃下培养25~30天,培育得到第二代干巴菌菌种;所述营养袋的培养基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松木80~120份、松针20~40份、玉米20~40份、黄豆粉20~40份、麦麸5~15份、石膏0.01~0.05份、白糖5~15份、松油5~15份、酵母0.05~0.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远芝,未经唐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8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钙塑板吊顶接缝结构
- 下一篇:一种广东菜心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