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络的双模传输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3864.0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3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耿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W74/00;H04W8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络 双模 传输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基于互联网络的双模传输工作方法,所述的互联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及有线局域网,属于互联网网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局域网技术具有较强及灵活的数据接入服务功能,因此局域网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有的局域网技术上所采用的传输协议中,比较常见的为WIFI认证协议, WIFI技术在无线传输接入方面采用的传输协议为IEEE 802.11,在有线局域网传输中常见的传输协议是IEEE 802.3,其共同的特点都是采用载波侦听及冲突检测的方式来控制网络中信息的传送,对于现有的局域网网络传输方面,归结起来存在如下问题:
1、局域网用户终端接入局域网的认证、鉴权过程较长,不利于局域网用户终端的快速接入及在移动时的快速切换,造成接续中断时间较长;
2、局域网用户终端的无线数据接入传输采用用户竞争模式,造成无线数据接入延时过大,相对于局域网用户终端的接入无绝对的优先权及较好的可靠性保障;对于采用免竞争工作模式,由于采用了轮询方式,当相同接入点的局域网用户终端较多时,则轮询时间较长,局域网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下降;虽然在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帧间隔来设定不同的优先级,但这只是一种减少冲突、提高部分帧的传输几率的方式,不具有绝对的优先级功能及固定传输速率的保障;
3、局域网有线传输部分采用以太网传输协议,其用户数据传输也采用竞争模式,在网络设备中,如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大多采用了存储转发工作模式,造成数据传输延时过大,并且也无绝对优先权及较好的可靠性保障;
4、由于企业局域网中,接入的监测监控等数据终端较多,由于多用户的接入竞争,接入用户的数据实时性传输能力低;
上述四点,造成局域网传输的实时性效果较差,影响局域网用户终端的实时数据传输的使用效果,如语音信号的延迟造成的通话质量下降,视频信号的延迟造成的图像变化,实时监控数据的延时对设备控制及生产流程的不利影响;
在局域网中传输实时数据的技术中,有以下几项对比内容:
对比技术1,中国专利ZL2012100641798,专网对讲方法及专网对讲传输系统;
对比技术2,中国专利ZL 2012101903425,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对讲及视频数据传输方法和对讲转接器;
对比技术3,中国专利ZL 2012102231482,基于局域网的实时数据传输方法;
对比技术4,中国专利申请ZL 2014104285912,局域网的时分工作方法;
其中的共同要点都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网络传输的实时数据传输技术,但其中的实现条件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实施难度大,其中的对比技术4,其中对实时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模式未能提出具体做法,尤其是对其中的各个网络设备,如局域网用户终端、局域网接入设备、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实时数据传输管理中心设备,当处于实时数据传输时隙中,以哪种可实施的方法进行工作未予以介绍,因此上述对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的难度较大;
在实际语音通信及工业生产监控工作中,需要有通信连接速度快,实时性强的实时数据传输技术,以满足互联网网络用户终端对语音数据、视频数据及实时控制数据传输的需要,而现有的局域网数据传输协议下的数据传输方法不能适应这些要求,而单纯的实时数据传输网络不具有局域网的数据接入服务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双模用户终端、局域网接入设备、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实时数据传输管理中心所实现的基于互联网络的双模传输工作方法,采用轮流工作在局域网网络协议及实时数据传输的模式下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在既有互联网络结构提供的网络设备基础上,保持互联网的既有数据接入及传输的优势功能条件下,为互联网网络用户终端提供通信连接速度快,实时性好的实时数据传输功能,以满足互联网网络用户终端对语音数据、视频数据及实时控制数据传输的需要,且具有构成简单、实施方便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3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