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地下短坡道立体停车库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4920.4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9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王宾;罗剑锋;孙科;王亚婷;陈龙山;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0 | 分类号: | E04H6/1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坡道 立体 车库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城市尤其是中心商业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区域的停车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导致了立体停车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但目前的自走式立体停车库存在场地占用大、场地布置不灵活、车道与停车区间连接斜坡占用面积大、施工难度大、交通流复杂、无法分割管理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自走式立体车库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车道与停车区间连接斜坡占用面积小、施工简单、交通流清晰、易于分割管理的半地下短坡道立体停车库。本发明还提供这种立体停车库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半地下短坡道立体停车库,该停车库包括有半地下层和位于半地下层上方的半地上层;所述半地下层分为平行布置且处于同一平面并相通的地下交通区和地下停车区;所述半地上层包括平行布置且处于同一平面并相通的地上交通区和地上停车区;地上停车区位于地下交通区上方,地上交通区位于地下停车区上方;地下交通区的两端分别通过上行交通区坡道与车库外地面连接,地上交通区的两端分别通过下行交通区坡道与车库外地面连接。
本发明的上行交通区坡道与下行交通区坡道的坡度相同。
本发明的半地上层通过支撑结构支撑于半地下层的上方;所述支撑结构可以采用连续墙或支撑柱或墙与柱结合的结构形式。
本发明在半地下层设置排水设施。
一种半地下短坡道立体停车库的构建方法,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半地下层:从平地地面开始向下开挖出一个下凹的地下矩形平面,该地下矩形平面宽度不小于6米;在地下矩形平面的长边一侧构建宽度不少于3米的地下交通区,剩余区域构建地下停车区;
2)构建支撑结构系统:在地下矩形平面的两侧长边位置采用连续墙或支撑柱或墙与柱结合的结构形式构建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高度不低于1.8米并且其中一半或者接近一半的高度高出平地地面;
3)构建半地上层:在支撑结构系统上方,构建地上矩形平面,地上矩形平面的垂直投影在半地下层的地下矩形平面内;在地上矩形平面位于地下停车区上方的长边一侧构建宽度不小于3米的地上交通区,剩余区域构件地上停车区;
4)构建交通区坡道:在地下交通区两端分别构建连接地下交通区和车库外地面的上行交通区坡道,在地上交通区两端分别构建连接地上交通区和车库外地面的下行交通区坡道;上行交通区坡道和下行交通区坡道的宽度不小于3米。
本发明还可在地下交通区和地下停车区区域内构建补充支撑柱。在构建半地下层时,同时建设排水设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将停车库设置为半地下层和半地上层,车辆进入地下层和地上层的坡道坡度及长度均明显小于现有的全地下的停车库,利用地势差缩短车库坡道,将车库坡道对场地的占用减少50%。此外,将半地下层的交通区和停车区与半地上层的交通区和停车区交错设置,交通流完全错开,相互不产生干涉,简单有序,可提高停车和出车效率。半地下层和半地上层完全独立,有利于停车场管理者根据不同人群对车流进行分开管理,降低了停车库管理风险。本停车库的建设对场地要求低,设置灵活,施工简便,甚至可将普通道路改造为停车场且不影响交通,也可将平面停车场改造为立体停车场,车位增加1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49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太阳能一体化线聚焦中温集热器
- 下一篇:一种排气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