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运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8583.2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0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锐东;林金煌;邹云辉;程春雨;吕千浩;何振健;黄志辉;余丹;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运行 方法 | ||
1.一种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0:判断是否需要对换热器进行自清洁处理,当判断需要进行所述自清洁处理时继续步骤S200,否则直接执行步骤S300;
所述步骤S200:启动空调器并调节至制冷模式以对换热器进行所述自清洁处理,并在所述自清洁处理过程中使风机持续运转以避免所述换热器的表面结冰,所述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将所述空调器调节至制冷模式,压缩机启动,并将所述风机调节至第一风速、将导风板打开至第一开启位置;步骤S220:所述空调器持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t1,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温度T1,根据所述换热管温度T1与预设冻结温度T2的关系调节所述风机的风速,所述第一风速为所述风机的低风挡风速;
所述步骤S300:所述空调器重新启动后进入用户设定的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0中,当用户手动操作选择进行所述自清洁处理时,则判断需要进行所述自清洁处理并继续所述步骤S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0中,当所述空调器的停机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时间时,则判断需要进行所述自清洁处理并继续所述步骤S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时的开度为所述导风板的最小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20中,
当T1≤T2+T3时,将所述风机调节至第二风速,所述第二风速大于所述第一风速,其中,T3为第一预设调整温度;
当T1≥T2+T4时,将所述风机调节至所述第一风速,其中T4为预设第二风速退出温度与预设冻结温度T2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220之后的:
步骤S230:将所述压缩机停机,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开启位置,所述风机保持所述第一风速持续运行第二预设时间t2;
步骤S240:将所述风机调节至第三风速并持续运行第三预设时间t3,其中,所述第三风速大于所述第一风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t2+t3≥3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速为所述风机的高风挡风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240之后的步骤S250或步骤S260,其中,
当所述空调器属于单冷机型时执行所述步骤S250:使所述风机保持所述第三风速持续运行第四预设时间t4;
当所述空调器属于冷暖机型时执行所述步骤S260:将所述空调器调节至制热模式,将所述导风板保持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将所述风机调节至所述第一风速,保持所述空调器持续运行第五预设时间t5,并实时检测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温度T1,根据所述换热管温度T1与预设保护温度T5的关系调节所述风机的风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60中,
当T1≥T5-T6时,将所述风机调节至第二风速,所述第二风速大于所述第一风速,其中,T6为第二预设调整温度;
当T1≤T5+T7时,将所述风机调节至所述第一风速,其中,T7为所述预设保护温度T5与预设第二风速退出温度的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0中,当用户手动操作选择退出所述自清洁处理时,则将所述空调器停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00中,当所述步骤S200全部执行完成后将所述空调器停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室内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58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