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线圈磁悬浮振动器及电动牙刷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98442.0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7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肖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海斯夫科技有限公司;肖学军 |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7/075;H02K1/12;H02K1/22;H02K7/14;A61C17/34;H02N15/00 |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 地址: | 519090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线 磁悬浮 振动器 电动牙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线圈磁悬浮振动器以及具有这种振动器的电动牙刷。
背景技术
电动牙刷是常见的生活用品,现有的电动牙刷具有一个牙刷头,牙刷头上设有刷毛,并且电动牙刷的外壳内设有一个振动器,振动器与牙刷头连接,振动器启动后其转轴带动牙刷头转动,从而带动刷毛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参见图1与图2,现有的振动器具有壳体,壳体由上壳体10以及下壳体11组成,在壳体内设有一根转轴12,转轴12的第一端13延伸至壳体外并可以插入到牙刷头内。在壳体内设有一个线圈,因此在转轴12外套装有一个骨架15,线圈绕制在骨架15上。并且,在骨架15的两侧均设有一个转子16、17,转子16、17均由多片矽钢片叠压而成,且套装在转轴12上。在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两组磁体,每一组磁体分别与一个转子16、17对应,也就是每一组磁体分别位于一个转子16、17的外侧。并且,转子16以及线圈装在上壳体10内,上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一组磁体。而转子17则装在下壳体11内,因此下壳体11的内壁上设有另一组磁体。在转轴12的第二端套装有偏心轮18,偏心轮18由多片冲片叠压而成,并且偏心轮位于下壳体11外。
组装振动器时,需要在上壳体10以及下壳体11内分别设置一组磁体,每一组磁体均包括在壳体内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磁体。然后在转轴12外依次套装转子16、骨架15以及转子17,在骨架15上绕制线圈,接着将磁体装入上壳体10内,再将下壳体11装在上壳体10的末端,最后将偏心轮18套装在转轴12的第二端。
然而,由于现有的振动器的壳体由上壳体10以及下壳体11相互扣合而成,这样由于上壳体10以及下壳体11均为冲压件并存在公差,这些冲压件相互扣合不能以确保两组磁体的同轴性,在线圈通电后两个转子16、17在两组磁体的作用下转动角度不一定完全相同,影响转轴12的转动。并且,由于振动器内仅设置一组线圈,导致两组转子16、17产生的磁场不足,影响转轴12的转动力度。另外,由于振动器内设置两组磁体,由于磁体的生产成本高,且将磁体固定在上壳体10、下壳体11内的工艺复杂,导致振动器的生产成本高,进而导致电动牙刷的生产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且同轴性能好及噪音小以及输出动力充足的振动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器输出动力充足且生产成本低的电动牙刷。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振动器具有壳体,壳体内装有转轴,转轴的第一端延伸到壳体外,转轴外套装有转子,且壳体的周壁内表面设有沿壳体周向间隔布置的磁体,磁体与转子相对设置并位于转子的外侧,壳体外设有偏心轮,偏心轮套装在转轴的第二端,其中,壳体为一体成型的壳体,在壳体轴向上,转子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分别套装在转轴外,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安装在壳体内。
由上述方案可见,振动器设置一体成型的壳体,且在壳体内设置一组磁体,在磁体的两端设置两组线圈,组装振动器时可以避免将壳体的两个部分扣合的情况,并且仅设置一组磁体以及一个转子可以有效地提高振动器的同轴性,振动器的振动更为顺畅,其产生的噪音更小。
并且,由于振动器内仅设置一组磁体,相对于现有的振动器,本发明的振动器使用的磁体数量较少,在降低振动器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简化振动器的组装工艺,振动器的组装更为简单,提高振动器的生产效率。此外,由于振动器内设置两组线圈,通过两组线圈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可以提高振动器的输出功率,满足产品的工作要求。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线圈绕制在第一骨架上,第二线圈绕制在第二骨架上,第一骨架及第二骨架分别安装在壳体的两端。
由此可见,将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一方面有利于线圈与骨架的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为转子提供均匀、充足的动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骨架的端部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二骨架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分别固定在壳体的两端。
可见,通过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限位作用,第一骨架以及第二骨架可以方便、牢靠地固定在壳体的两端,并且有利于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相对于壳体的定位。
一个可选的方案是,第一限位板的周壁上设有第一电触点,第二限位板的周壁上设有第二电触点,第一电触点及第二电触点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
由此可见,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上分别设置第一电触点以及第二电触点,方便外部的电源线与绕制在第一骨架、第二骨架上的线圈电触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海斯夫科技有限公司;肖学军,未经珠海海斯夫科技有限公司;肖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8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