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9401.5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末光佳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1 | 分类号: | H01R13/4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林华;李婷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提供具备与严苛的振动条件相对应的耐振性的电接触件。电连接器(10)具备与对方侧壳体互相嵌合的壳体(20)、和经由压入部(50)保持到壳体(20)的多个接触件(40A),接触件(40A)的压入部(50)具备:第1压入部(51);第2压入部(55),其与第1压入部(51)空开规定的间隔(P)设置,设置于比第1压入部(51)更向接触件(40A)的插入方向的后方。电连接器(10)在第1压入部(51)和第2压入部(55)的至少两处将接触件(40A)保持到壳体(20),从而使保持长度变长,并能够确保接触件的保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在振动环境下使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在电气机器之间设置、传递控制信号或电力的机器的电连接器(下面,简称为连接器)用于各种用途。其中,在例如汽车上搭载的连接器由于伴随着汽车的行驶受到振动,因而有必要具备耐振性。
连接器具备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如下部件:端子金属件(下面,称为接触件),其直接承担控制信号等的传达;连接器壳体(下面,仅仅称为壳体),其保持接触件。关于耐振性,壳体和接触件是单体而有必要具备规定的耐振性。此外,在接触件保持于壳体的状态下,相对接触件和壳体受到的振动,有必要遍及规定的时间使接触件和壳体无损伤维持当初的健全的状态。
在连接器中,作为使接触件保持到壳体的方法使用压入。如果基于该压入的接触件的保持不充分,那么有可能基于连接器受到的振动发生在接触件难以允许的振动。因而,相对接触件的壳体的压入方法对于耐振性是重要的。
关于接触件的向壳体的压入,一直以来有各种提案。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连接器,其在轴方向上空开间隔在2个位置处在接触件(10)设置压入部(弯曲凸部20),防止压入壳体的接触件的顶端侧的浮起。
而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设置有在接触件(25)上啮合壳体(21)的接触件压入部(42)的卡合轴部(51),设置有防止接触件拔出并且被插入到壳体的Z方向限制部(41)的被限制部(52),定位接触件(25)的插入深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6454号公报(图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2152号公报(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如上面那样关于接触件的压入进行提案,但是关于耐振性没有充分地考虑。尤其是,包含专利文献1、2,在一直以来的技术中,在与振动源相近的领域中使用等,难以满足与振动严苛的条件相对应的耐振性。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与严苛振动条件相对应的耐振性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者通过重复对连接器施加振动的实验,确认了基于施加的振动而共振是接触件断裂等损伤的原因。在此,如果保持到壳体的接触件的固有振动频率超过施加的振动的频带,那么能够避免共振。在调整接触件的固有振动频率而将固有振动频率从振动的频率移开时,缩短从基于壳体的保持部位朝向连接对象的引出的部分的接触件的长度(下面,称为露出长度)是有效的,因而使通过压入保持的长度(保持长度)变长即可。
因此形成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特征在于具备与对方侧壳体互相嵌合的壳体和经由压入部保持于壳体的多个接触件,多个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接触件的压入部具备:第1压入部;第2压入部,其与第1压入部空开规定的间隔P设置,在压入时设置于比第1压入部更在插入接触件的方向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未经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9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壳体
- 下一篇: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