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绞车用测距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87673.1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4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宗建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28 | 分类号: | B66D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绞车 测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绞车用测距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斜巷绞车的测距,一般度采用绞车滚筒与编码器相配合,但一般都只采用单个编码器,测距容易受干扰,引起测距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车用测距装置,采用两个传动机构分别驱动两个编码器,保证测距准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绞车用测距装置,包括:
两侧设置挡板的平置绞车滚筒,
与绞车滚筒连接、驱动绞车滚筒转动的驱动机构,
支承绞车滚筒的支承座,
固定于绞车滚筒一挡板外壁、与绞车滚筒同轴/共轴的圆环形凸环,
均布于凸环内周壁的内周驱动齿,
均布于凸环外周壁的外周驱动齿,
由内周驱动齿驱动的第一传动机构,
由外周驱动齿驱动的第二传动机构,
由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的第一编码器,
由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的第二编码器,
支承第一编码器的第一底架,
以及支承第二编码器的第二底架;
上述两个传动机构都包括:
由凸环驱动旋转的主动齿轮,
一端固定主动齿轮、作为主动齿轮转轴、与绞车滚筒轴心平行的平置传动轴,
固定于传动轴另一端、驱动对应编码器的从动齿轮,
以及支承传动轴且分别靠近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两个轴座;
上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其位于凸环内,且与凸环的内周驱动齿齿合;
上述第二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其位于凸环外,且与凸环的外周驱动齿齿合;
上述两个传动机构的传动轴,它们的轴心与绞车滚筒轴心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轴的轴心,位于绞车滚筒轴心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轴轴心之间;
上述两个传动机构的轴座,它们都固定于同一安装架上;
上述支承座、安装架、两个底架固定于同一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两个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它们的外径相同或不同。
优选的,所述两个传动机构的从动齿轮,它们的外径相同或不同。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其外径小于圆环形凸环的内半径(内半径为圆环形凸环内径的一半)。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绞车用测距装置,采用两个传动机构分别驱动两个编码器,保证测距准确。
两个传动机构的传动轴,它们的轴心与绞车滚筒轴心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轴的轴心,位于绞车滚筒轴心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轴轴心之间;第一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紧贴圆环形凸环内周壁,第二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紧贴圆环形凸环外周壁,相当于两个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将圆环形凸环夹持,防止绞车滚筒抖动引起圆环形凸环与两个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脱离,保证编码器有效工作。
两个编码器的检测数据可以相互验证,两个编码器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单个编码器的数据异常,提高测距准确度;两个编码器的检测数据可以互补,也可以取两个编码器所得测距数据的平均值。
支承座、安装架、两个底架固定于同一底板上,在外部震动发生时,能使整个测距装置的传动系统都到干扰减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绞车用测距装置,包括:
两侧设置挡板11的平置绞车滚筒10,
与绞车滚筒10连接、驱动绞车滚筒10转动的驱动机构,
支承绞车滚筒10的支承座,
固定于绞车滚筒10一挡板11外壁、与绞车滚筒10同轴/共轴的圆环形凸环12,
均布于凸环12内周壁的内周驱动齿,
均布于凸环12外周壁的外周驱动齿,
由内周驱动齿驱动的第一传动机构20,
由外周驱动齿驱动的第二传动机构30,
由第一传动机构20驱动的第一编码器41,
由第二传动机构30驱动的第二编码器42,
支承第一编码器41的第一底架,
以及支承第二编码器42的第二底架;
上述两个传动机构都包括:
由凸环12驱动旋转的主动齿轮2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康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7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