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心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83772.2 | 申请日: | 2015-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贾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徐槐 |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是一种背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背心的种类已越来越多,如普通背心、降温背心以及保暖背心。
但现有降温背心,大多采用的是在背心中添加冷源的方式实现降温。尽管这种降温背心可自由随身携带,适合贴身穿着,但冷源会被消耗掉,其降温效果持续时间比较短,不利于成本的降低。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水循环降温的背心,采用的是将至少一条冷却管缠绕在背心内,且通过与外部冷却装置形成循环回路进行降温,不仅使用不便,还会因使用的液态水而增加用户的负重感。
此外,现有保暖背心,要么是太厚,穿戴不便,要么是保暖效果相对较差。且现有保暖背心大都与降温背心相分离,这不仅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且增加了存放空间。
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心,用于克服现有降温背心降温效果持续时间短、以及现有降温背心使用不便且会增加用户负重感的不足。此外,还用于克服现有保暖背心与降温背心相分离的不足,用于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并用于减少背心的存放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心,采用双层背心结构,包括内层背心和设置在内层背心外的外层背心,两层背心之间设有电源、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一组气囊带和用于连通该组气囊带的一组连通管路,各气囊带分别由一组气囊和连通该组气囊的一组气管组成,一气囊带通过充气管与一充气设备相连通,所述的充气管上设有电控阀,所述的电控阀、温度传感器和电源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外层背心、内层背心、各气囊带以及各连通管路之间形成一空腔,与所述空腔相对的外层背心的上端设有排气孔,与空腔相对的外层背心的下端设有单向进气阀。
其中,本发明所述背心的初始状态为各气囊带中处于负压状态。
工作时,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空腔中气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值实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温度值与预设的降温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为检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降温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控阀打开,充气设备为各气囊带上的气囊充气,在为气囊充气的过程中,气囊充气后膨胀,空腔的体积不断的增大,外界空气通过单向进气阀和排气孔不断补入,空腔中充满气体;空腔中的气体与人体进行热交换后温度上升,之后通过排气孔排出,在空腔中的气体排出的过程中,空腔中形成一定的负压区,外界气体通过单向进气阀源源不断地补入上述空腔;上述补入空腔中的气体与人体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排气孔排出,空腔始终为一负压空腔,外界气体再次通过单向进气阀源源不断地补入上述空腔;上述热交换、排出与补入气流的过程不断的重复进行,即在排气孔与单向进气阀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用于与外界空气流形成循环回路,从而带走人体产生的热量,最终达到降温目的。
其中,所述的电源与控制器之间设有一按钮开关,所述的按钮开关安装在外层背心上。按钮开关的使用,便于依据实际需要控制控制器的通断电,增加本发明使用的灵活性,比如,在温度较高的天气,在没有穿本发明所述的背心时,可通过按钮开关断开电源与控制器的连接,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电能。
其中,每个气囊带上设有至少4个气囊。
其中,每个气囊带上的气囊呈一字型分布。
其中,所述单向进气阀的数量有两个,位于外层背心的门襟的两侧。
其中,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外层背心的后背的上端。
其中,各气囊带上的气囊均设置在外层背心上,一气囊带上设有用于向外界排气的排气阀。
此外,两层背心之间设有电加热组件,所述的电加热组件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加热组件为电加热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双层背心结构,并在两层背心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和一组由多个连通管路相连通的气囊带,各气囊带分别由一组气囊和连通该组气囊的一组气管组成,且一气囊带通过充气管与充气设备相连通,所述的充气管上设有与控制器相连的电控阀,外层背心、内层背心、各气囊带以及各连通管路之间形成一空腔,与所述空腔相对的外层背心的上端设有排气孔,与空腔相对的外层背心的下端设有单向进气阀,使用时,在达到一定控制条件下,通过充气设备为气囊带上的气囊充气,单向进气阀、空腔与排气孔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用于与外界空气流形成循环回路,从而带走人体产生的热量,最终达到降温目的,且不但降温效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使用方便,还不会增加用户的负重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3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